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李书明花钱鉴赏专栏:《一枚珍罕的掘泉见母(鸟虫书)背祥瑞图案花钱》

一枚珍罕的掘泉见母(鸟虫书)

背祥瑞图案花钱

李书明

2024年底有幸在华夏古泉平台拍到一枚文字与图案很特别的花钱,该钱青铜质33.8mm,厚2.9mm。该钱正面穿上及穿左右三字清晰,穿下锈蚀重有剥落,难以判断是否有文字。背面穿下部难以判断是否有图案,穿左图案模糊,穿上及右图案清晰。

掘泉见母(鸟虫书)背祥瑞图案花钱

藏后,为了探究明白该花钱的文字及图案表述的信息,进行了广泛的检索查阅和征询,最终了质的突破,基本还原了该花钱的主题内涵。现将该钱的破解情况介绍如下。

穿右为“见”字这个写法与明朝孙丕显《廿体千字文》中的鸟虫书基本一致。

廿体千字文》中鸟虫书

穿左为这个写法与代颂簋的金文字基本一致。

周代颂簋中金文

“见母”二字确定后,再看穿上的文字,尚未发现和该字一样的单体字。尝试大胆做一推测:见母能够形成词语/成语非常少,最可能的就是掘泉掘地。尚未甲骨文及金文写法资料,但穿上文字右部与的金文/大篆写法近似若右部确为那组合字的左边很可能就是一个的动作象形示意这样组合到一起的这个字即掘泉含义。

“泉”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如此正面文字即为掘泉见母,写法为鸟虫书形式。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装饰性铭文字体,其特点是将字体的一些笔画写成鸟的形象,秦代定书体有八种,其中之一是虫书,即鸟虫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汉字的边上(左右上下都有可能)额外加上鸟的纹饰;一种是将汉字笔画做多少有些夸张的曲折变形以达到类似虫体的效果或鸟眼的效果,但没有额外的鸟饰。

秦朝以后,鸟虫书的使用减少了,只有汉朝时的少量鸟虫书存世。

此前所见类似鸟虫书文字风格的花钱有:清白传家(鸟篆体)光背大花钱(约五代时期龟鹤齐寿象形文)光背大花钱(约宋元时期),均极罕见。

掘地(泉)见母: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春秋时期,郑庄公(姬寤生)出生时难产,母亲姜氏因此厌恶他,更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姜氏与共叔段密谋反叛,被郑庄公识破并平定叛乱后,郑庄公曾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后来,颍考叔劝说郑庄公掘地出泉而见母,最终母子在地下隧道中相见,归于和好,其乐融融。另,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和“其乐融融”也出自该故事。

该钱背面能够清晰辨识的有三个图像,这三个图像经多方证,目前倾向于是祥瑞图,具体来说正上为朱桂(丹桂),右上为甘露(或蓂荚),右为兰芝。主要依据如下:

汉至南北朝祥瑞说盛行,瑞应图版本诸多。其中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对西汉鲁恭王灵光殿壁画祥瑞图像的描写:“玄醴腾涌于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倏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董仲舒《春秋繁露》:按瑞应,王道兴则“天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风雨时,嘉禾兴,凤凰、麒麟游放郊。”

通过这些描述可知朱桂(丹桂)、甘露、兰芝均为常见的祥瑞征兆钱背穿上图比较清晰地呈现出该花的四瓣及花蕊形态,与朱桂(丹桂)的实物朵完全一致。

朱桂(丹桂)花朵

穿右图像为兰芝比较明确,不述了。右上图像可能为甘露,也可能为蓂荚。尚未找到古代甘露的图像,但看该图确有以呈露勺接甘露的情形可能另一种可能蓂荚图:神话传说尧帝时生长一种叫做“蓂莢”的植物,初一生长一叶,初二生长一叶,直到十五共生长十五叶,之后就一天落一叶,直到三十落完。蓂荚也是汉代祥瑞出现的征兆之一在汉代画像石中有体现。该图与山东嘉祥东汉武梁祠屋顶前坡石画像的蓂荚图的蓂荚叶非常一致。

山东嘉祥东汉武梁祠屋顶前坡石画像(蓂荚尧时生

汉至南北朝祥瑞图流传至今者罕之又罕,除了少数汉墓画像石外,甘肃省成县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 摩崖石刻《西狭颂》的《五瑞图》最为著名刻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等五种祥瑞图像。该花钱祥瑞可以对于古代瑞应图的一个新的补充。

从该花钱的形制和锈蚀状态等综合考量与北朝永通万国类似,再结合文字、图案情况,初步判断北朝可能性较大。

掘地见母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倡导的孝顺及对长辈的宽容,与祥瑞图呈现于同一枚花钱上,则是通过历史典故宣扬孝道可感召祥瑞。《礼记·中庸》提及“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孝道若达极致,可使天地秩序和谐,万物兴盛。该花钱将孝道与祥瑞结合,是以通俗形式让百姓相信“行孝得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李书明花钱鉴赏专栏:《一枚珍罕的掘泉见母(鸟虫书)背祥瑞图案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