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15日报道:玻璃诞生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西亚,而彩绘镶嵌工艺则始于9世纪的欧洲。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彩绘玻璃艺术讲座在行知剧场举行。伟德玻璃艺术馆总监彭阳作为主讲嘉宾,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讲述,带观众领略彩绘玻璃之美。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彩绘玻璃制作演示环节。观众们围在制作台旁,见证了普通的玻璃如何通过重重步骤,最终变成一件精美的蝴蝶造型彩绘玻璃作品。彭阳的助手技法娴熟,观众们对此赞叹不已,有人询问定制价格,有人好奇玻璃的固定方式,还有人希望能参与彩绘玻璃工艺体验,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彭阳讲述说,11世纪至15世纪,伴随着哥特式教堂的兴起,彩绘玻璃大放异彩。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落,如同宝石般的火焰,营造出神圣而梦幻的氛围。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的《圣母像》彩绘玻璃、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以及圣礼拜堂绘有1000多个《圣经》故事的彩绘玻璃窗,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彭阳还提到,19世纪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蒂芙尼的出场,以及夏加尔等艺术家的当代创作,都为彩绘玻璃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彩绘玻璃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彭阳将目光投向了上海。19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教授彩绘玻璃技艺,开启了海派彩绘玻璃的先河,后来这一技艺逐渐衰落消失。1993年,法籍华裔艺术家陈伟德回国创办工作室,重新衔接起中断的彩绘玻璃艺术史。
彭阳作为陈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的主理人和设计师,分享了团队如何在艺术家陈伟德先生的引领下传承和发扬海派艺术,创作出上海文化广场的《生命之源》、马勒别墅的《梧桐春秋》等经典作品,如何通过玻璃艺术作品将城市记忆以建筑装饰的形式保存和流传。“我们希望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要艺术化,艺术也要生活化。”彭阳说。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