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写的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战略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不会亡,但也不会速胜”的观点。
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而中国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是,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有限,难以长期支撑战争;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能够为长期抗战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违背了国际法和人类道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热情。
3. 中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提供了援助。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积蓄力量。
4. 中国是一个大而强的国家,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为长期抗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5. 日本是一个小而弱的国家,无法承受长期的战争消耗:日本虽然在军事实力上占据优势,但由于其国内资源有限,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的战争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战争负担,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综上所述,论持久战中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复杂形势,强调了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定信心,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论持久战中认定中国抗战为持久战的原因分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论持久战中认定中国抗战为持久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