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蔡珂珂 王超 通讯员 王如光 邱兆贞)济宁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引入AI运动,丰富学生课间活动。
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下课铃声一响,学校走廊的“AI运动吧”前就热闹起来,学生站在相应点位跳绳,大屏实时显示每个人的跳绳圈数。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学生高佳萱:“以前(跳绳)都是同学或老师帮忙数数。现在用这个AI跳绳垫,我觉得可神奇可酷啦,手柄一甩,摄像头就会自动计数,把成绩显示在电视上,上周我跳了110个双摇,都能精准记录,现在我们班课间都抢着过来跳绳,AI还会推荐一些训练计划。”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教师苑亚川:“充分利用校园角落空间安装的AI设备,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开展丰富多样的趣味游戏,除了模拟跳绳还有模拟立定跳远等项目,通过AI交互技术,实现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同时,合理调整学生作息,实施分段分级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工会主席孔慧源:“开发了‘晴雨双预案’,雨天利用教室内外开发‘一平米运动’项目:开展六艺区角互动、桌面益智游戏,保障晴雨天运动不间断。”
2025年春季学期起,济宁市在中小学推行“课间15分钟探索”改革,重点围绕时间分配、空间改造、文化融合和安全保障展开创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来源:更济宁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