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布局互联网股的首份AI财报

经历了近年波动率最大的4月份后,市场对关税的影响逐渐脱敏,资金转向理性的看待当下被错杀的机会。

主要原因是市场认为川普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目前进入各国的谈判阶段,而中美双方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就看谈判能削减多少关税,所以关税最差的情况大概率已经见到了。

因此,在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海外收入敞口小的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已从4月份的底部反弹近15%,接近抹去黑天鹅关税以来的跌幅。

随着不确定性的消散,现在应该看向即将披露的一季报,这是互联网股开启AI叙事后的首份财报,以及期待接下来的内需刺激政策。

趁着此次回调,可以延续之前的配置逻辑,在AI主题的当下,参与最受益的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把握国内AI货币化带来的成长叙事。

吸引的成长叙事,强劲的买家南向资金

回顾下这轮港股为何反弹快的原因。

1、南向资金护盘港股,全年预计净流入超一万亿

从下图中看,在港股最动荡的4月份,南向资金净流入近1700亿元;尤其是关税宣布后的两周内,南向资金净流入1400亿元,在下跌时买入明显,这被市场视为国家队护盘港股的迹象,而这是港股以往没有的待遇。

那么,大买家南向资金在市场大跌时,在抄底哪些标的?往后可能会买哪些?搞懂南向资金的配置思路,也就搞懂了市场后续的主线在哪。

从南向资金近20日净流入额最大的前三标的来看,都是恒生互联网的最大成分股,阿里、腾讯、美团。

若从近60日的净流入来看,净流入最大的前10标的,其中有6家也是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成分股,AI科技主线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的趋势明显。

尤其是从持股比例来看,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在不断创新高。随着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往后南向资金的定价权会越来越高。

2.南向资金今年可能还会买多少港股?

年初至今,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6000亿港元,日均流入82.8亿港元,这已是去年全年的近2.5倍水平(2024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日均34.7亿港元)。若维持这速度,今年总量可能要接近两万亿港元,但这可能太过夸张并不现实。

根据中金的测算,截至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已经达到30.8%的历史新高,假设年内比重提升至35-40%,考虑到当前主动偏股型基金1.5万亿元的整体规模,后续空间约750-1,500亿港元。

险资部分,假设权益占其资金比例提升至15%且港股占权益比例提升至20%,同样考虑新增保费,中金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

也就是说,根据中金测算下来,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3000亿港元,全年净流入8000-10000亿港元左右。

那么,保守估计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近1万亿港元,主要流向都是恒生科技指数或是恒生互联网股之后,那就要关注从公司基本面层面,各家公司的AI应用化做的如何。

3.南向资金为什么买互联网股?

从估值的角度出发,现在仍然不贵。尤其是从确定性的角度上看,现在能够满足AI叙事+高确定性增长+估值便宜+抗关税影响风险的标的并不多。

拿最近反弹最快的腾讯举例:

腾讯目前是16倍PE左右,保守点还未到近年高位22倍PE的水平,接下来切换到26年的盈利预测即是14倍PE左右。另外,AI对业务的贡献还未有明显放出,也有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性。

关于AI业务,其实最近腾讯的动作不小,AI对腾讯业务的贡献已经显现。

根据高盛报告,腾讯借助AI驱动的广告技术和微信生态,腾讯的广告服务收入有望进一步加速。上调一季度和今年全年的广告服务收入增长分别为18%/18%,之前预测是一季度增长16%,全年增长17%。

这得益于AI帮助广告投流,以及来自视频号和MINISHOP的电商广告贡献。

1)视频号(广告负载增加),微信在一季度增长了6%,为广告负载从目前的低至中个位数百分比进一步提升至约 10% 创造了空间;

2)利用微信生态(小店、小程序等)招募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通过微信拓展国内销售渠道,为商家创造人民币1000亿元的增量收入;

3)微信搜索广告收入通过将搜索结果与小店链接,以及AI优化提升点击率,提高搜索结果的相关性。

另外,在各个腾讯系的APP上都开始有更多关于AI的应用出现;

例如,腾讯云推出AI工具包,开发者可以搭建链接腾讯微信生态的AI代理;微信/QQ加入了元宝,并且QQ与微信能够互通;游戏业务上,AI也提升了游戏制作的效率等。

因此,AI已经在互联网股的业务上帮助提升效率,创造更多收入,AI货币化并不是空谈。

除此之外,根据中金统计,2024年下半年恒生科技成分股的盈利同比增长38.7%,仍维持着双位数的业绩增长,且远高于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其中,腾讯、小米、美团作为恒生科技核心权重股,盈利同比双位数增长,贡献了恒生科技6成的盈利增量。

展望2025年,当前彭博市场一致预期MSCI中国2025年EPS同比增长7.3%(与2024年底时预期基本持平),恒生指数则同比增长5.1%(较2024年底上修1.8%),恒生科技同比增长25.1%(较2024年底上修1.3%)。

换句话说,恒生科技是EPS增长最快的行业,所以接下来港股第二轮行情大概率还是围绕互联网公司为主。

最后,当下关税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已明显减弱,海外收入敞口小的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互联网依旧是这轮AI主题下稀缺的核心标的。

既然已经看到了腾讯为首的互联网股在AI应用上有所进展,当下的回调机会就是介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埋伏互联网股一季报的好时机。

场外的相关标的也可关注恒生科技指数联接C(013403)和恒生互联网联接C(01317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布局互联网股的首份AI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