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明明饭里没有甜的东西,血糖为啥明显升高?警惕隐形糖

糖尿病知识问答

撰文 帅瑛

编辑 保健君

问答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饭里没有甜的东西,怎么餐后测血糖却比平常明显升高呢?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食物中隐藏的糖在作怪。很多甜味食物中天然含有糖分,比如水果、面食等,这些糖分大家通常都不会忽略。还有一些糖是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出于调味、增稠、防腐等目的,人为添加到食物中的,称为“添加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添加糖经常隐藏在食品中,尝起来似乎不甜,容易被大家忽略,所以又被称为“隐形糖”。

问答

哪些食物容易含有隐形糖

有些食物中的添加糖含量可能与我们的直觉不一致。比如在咸味口感的肉松、肉干中,可能隐藏有30%以上的糖;酱料是隐形糖的大户,通常酱油、蚝油等调料含糖量都超过10%,有的辣椒酱含糖甚至超过40%。很多苦味、酸味的食物例如山楂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掩盖原有的酸味,也需要添加大量的糖。另外,像酸奶、麦片这些大家印象里比较“纯天然”的食品中,部分产品为了改良口味,也会添加糖类。因此,在选择这些食品时,一定要注意对比不同产品的配料表。

有些食品中可能确实不含添加糖,但含有大量容易被吸收和水解成糖的淀粉,而缺少抑制糖吸收的膳食纤维,比如米粥、面糊、藕粉、膨化食品等,大量食用也很容易造成血糖飙升,因此有些文章也把它们归入隐形糖一类。

问答

怎样避免摄入过多的隐形糖

首先,建议大家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看到配料中除了带有“糖”字的如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还有不带“糖”字,但实际也是糖类的如糊精、麦芽糊精等,都要注意标注的含量。

有时食品配料表中可能不会单独列出糖类,而有一个“碳水化合物”,在非主食类的食品,如饮料、调料、酱菜或泡菜等蔬菜制品、肉蛋奶制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致等同于糖含量。对标注“低糖”的食品,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低糖标准,即100毫升液体或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克。

其次,限制甜饮料。饮料是添加糖的最常见来源,包括加糖咖啡和茶饮料,以及能量饮料、果汁和鸡尾酒。购买饮料时尝试要求少糖或无糖,或选择天然无糖饮料,如苏打水。

一些标注0卡饮料常用不含卡路里的甜味剂来调味,例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糖精和甜叶菊。这些甜味剂对血糖水平几乎没有影响,通常在适量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可以用作减少普通糖摄入的短期方法。不过,就像普通糖一样,最好尽可能限制糖替代品的消费。虽然糖替代品的长期影响仍在研究中,但一些研究表明,饮用这些饮料可能与腹胀和腹泻等健康问题有关

第三,尽量减少精加工食品摄入,而选择相对完整的、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减慢糖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此外,建议糖尿病或肥胖患者可以有意采取减糖训练,有意识地从每周一次减糖餐或者减糖食物开始,增加到每日少吃一种含糖食物,几个月后,口味就会变淡。用水果、低脂牛奶和低糖酸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摄入量有效地减少。

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该认识到,糖在食物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发现某种您喜爱的食物中含有隐形糖,并不意味您必须要放弃它,您仍然可以适度享用这些食物,但务必注意标签上的含“糖”量。

作者简介

帅瑛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和北京大学医学院任课教师。北京市内分泌学会第一、第二届青年委员。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20年以上,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篇。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明明饭里没有甜的东西,血糖为啥明显升高?警惕隐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