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但许多糖友在控糖过程中常被一些误区困扰,导致控糖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来解答十个常见的糖尿病疑问,帮助大家更科学地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
一、餐后血糖计时:第一口饭开始算
很多人误以为餐后血糖是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其实正确的计算方式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两小时。例如,如果你12:00开始吃饭,那么14:00测量就是餐后两小时血糖。
二、餐后运动时间:放下碗筷开始算
如果想通过运动帮助降血糖,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而这里的“半小时”是从放下碗筷的那一刻开始计算。例如,12:30吃完午饭,13:00就可以开始运动了。
三、糖尿病能治愈吗?
目前医学上无法彻底治愈糖尿病,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重等方式可以实现“缓解”,即无需用药也能保持血糖稳定。但即使缓解,仍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否则血糖可能再次升高。
四、血糖越低越好吗?
不是!过于严格的控糖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是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的糖友。低血糖可能引发头晕、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控糖目标应个体化,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即可,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
五、打胰岛素=病情严重?
不对!胰岛素并不是“最后的选择”,1型糖友确诊后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友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手术、感染或口服药效果不佳时)也可能需要胰岛素。胰岛素是帮助控糖的有效手段,不代表病情恶化。
六、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错!主食(如米饭、馒头)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长期吃太少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酮症。建议每天主食量不少于3两(150克),优先选择粗粮、杂豆等低GI食物,并搭配蔬菜和蛋白质,延缓血糖上升。
七、只需控制血糖就行?
糖尿病管理是“综合工程”,除了血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糖友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LDL-C<2.6 mmol/L(有心血管疾病者<1.8 mmol/L)。
八、喝酒能降血糖,可以多喝?
绝对不行!酒精可能暂时抑制肝糖输出,导致血糖降低,但长期饮酒会损害肝脏,增加低血糖、胰腺炎、脂肪肝等风险。糖友最好戒酒,如果一定要喝,每周不超过1-2次,女性每天≤1份(如啤酒350ml),男性≤2份。
九、有食物能降血糖?
没有!任何食物吃下去都会升高血糖,只是升糖快慢不同。比如燕麦、蔬菜等低GI食物消化慢,对血糖影响较小,但吃多了一样会升糖。糖友应学会合理搭配饮食,控制总热量,而非依赖某种“降糖食物”。
十、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
取决于你自己!如果积极控糖、坚持健康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糖友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但如果放任不管,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肾、眼等并发症,缩短寿命。态度决定结局!
总结:科学控糖,健康生活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认知和不行动。记住:
✅ 监测血糖要规范(如餐后2小时从第一口算起);
✅ 饮食运动要合理(主食不能不吃,运动要适时适量);
✅ 综合管理很重要(血糖、血压、血脂都要达标);
✅ 心态积极是关键,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长寿不是梦!
控糖路上,你我同行,用科学方法守护健康,未来一样可以精彩!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