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基本都是只听其一不听其二。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听了一句「牛奶偏寒」就再也不喝牛奶了,而且见人就说牛奶属阴寒之物,喝不得。我听完哭笑不得,这简直是现代版「因噎废食」,完全就是只听其一不听其二的表现。
药王孙思邈于《千金翼方》里提及牛奶具备「补 血脉、益心脾、长肌肉」之功。当作日常饮品而言,牛奶的养生价值,其实很值得我们用心去知晓。今天,木子就来简单讲讲牛奶的养生特性。
一、牛奶的性味归经特点
性味特点:寒凉还是平和?
古籍里有相关的记载,内容不太一样。《本草经集注》把它说成“微寒”可《千金翼方》觉得它是“性平”。这种差别呢,其实反映了古人对食材性质的仔细思考。没经过处理的生奶,真的有可能导致腹泻,所以就被归到寒性那一类了。
但是经过加热后的牛奶,能够“补养血脉,益助心气”,展现出比较温和的特质,还有滋补的功效。从健康保养的角度来讲,牛奶的性味算是比较平稳的,稍微有点凉润的性质,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喝的方法得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
归经作用:调理三焦
牛奶入心、肺、胃经对应人体三焦系统。其甘润之特性,可润肺止咳养胃生津润肠通便形成整体滋养之效果。特别适合现代人常见干燥症状,如熬夜后口干,暖气房中,皮肤干燥,对久坐人群排便不畅,也有舒缓作用。
核心作用:温和补养
不同于大补之品,牛奶补养作用温和且持久。既能补益虚损,而且又不易引发燥热。这种“清补”特性其实符合养生理论中“甘润化阴”的观点。牛奶中的天然成分,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有助于脾胃运化。
二、化解寒凉顾虑的搭配方法
温中散寒:增强温养效果
生姜牛奶:用带皮的生姜来煮奶,在晨起的时候饮用。生姜辛温,而且能够中和牛奶所具有的凉性,这样的话就可以缓解胃部的不适。
肉桂牛奶:肉桂它能够温煦下焦,而且在睡前饮用的话,还可改善手脚冰凉这一状况,与此同时有助于安神入眠。
健脾化湿:促进消化吸收
茯苓牛奶:茯苓它利湿却不会伤到阴分,而且与牛奶相互搭配。对于那些因压力过大而致使脾胃变得虚弱,以及睡眠状况不佳的人来说,是颇为适宜的。
紫苏、牛奶:紫苏可轻松散发出香气,进而将污浊予以清除,并且还能稍稍减轻饮用牛奶所带来的油腻之感。于梅雨季节食用之时,还能帮忙把身体里的湿气去除掉。
补益气血:增强滋养效果
当归牛奶:当归其可活血并补血,再者牛奶具备滋养之效,两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此乃契合气血互生之理,故而十分适宜于经后展开调养。
桑葚牛奶:桑葚补益肝肾,配合牛奶润养,可缓解用眼过度引起的疲劳不适。
三、体质对应的搭配选择
舌苔厚腻者:可加砂仁助消化
面色潮红燥热者:搭配百合清热润燥
畏寒便溏者:用丁香温养脾胃
四、传统养生对饮用不适的解释
传统养生认为饮用牛奶不适多因脾胃运化不足,以下养护方法至今实用:
加热60度:便于消化吸收
搭配米粥:辅助脾胃运化
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适应
再听到牛奶寒凉的说法时,可以这样理解:传统养生讲究配伍得当,饮用牛奶也要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