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运用哲学解读中医,通过中医验证哲学,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本期作者:
引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逐渐加重,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水肿则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因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等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复杂,多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水湿内停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采用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范冠杰教授创立“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临证时坚持“证素-核心病机-治法-药串”一体化辨证模式,临床疗效显著。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动态变化的深刻理解,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把握核心病机、分阶段施治的重要性。笔者长期跟师范冠杰教授,以“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享笔者运用该理论诊治糖尿病肾病水肿医案一则,以彰显其学术精髓。
案例举隅
【初诊】
夏某,女,63岁,2025年1月15日初诊。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年余,反复双下肢浮肿半年。
患者10年前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具体不详),后未规律服用药物。2024年7月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伴排大量泡沫尿,遂多次至当地中医院以及广州三甲医院住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G3A3),低蛋白血症,予输注白蛋白、利尿、护肾、降糖等对症治疗,经治疗患者下肢水肿消退,但出院水肿反复。近日患者双下肢浮肿再发,伴有疲倦乏力,排大量泡沫尿,无胸闷气促无夜间端坐呼吸,遂至门诊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
首诊症见:语声低弱,面色萎黄,畏寒肢冷,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夜尿频数(4-5次/夜),泡沫尿持久不散,腹部胀满,舌淡紫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舌下络脉瘀曲。体格检查:体重:62kg,双下肢、骶髂部凹陷性水肿,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7862.40 mg/g,血白蛋白29g/L,肌酐232umol/L。
中医诊断:消渴肾病(脾肾两虚,水瘀互结)。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性肾病(G3A3)、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
中医治法:健脾补肾,活血利水。
中药处方:猪苓30g,白术15g,三七片10g,泽兰15g,茯苓30g,桂枝15g,黄芪30g,大黄5g,泽泻15g,丹参15g,人参10g,熟地黄10g,甘草5g。
基础治疗:降糖、降压、降尿蛋白等治疗。
【二诊】
服用上方一周后患者下肢水肿明显消退,眼睑浮肿减轻,夜尿3-4次/夜,泡沫尿,腹部胀满好转,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舌下络脉瘀曲。查体:体重57k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前方基础上黄芪增至60g,白术增至30g 以加强培土制水效果,加车前草30g以利水消肿。
【三诊】
1月后复诊,患者水肿未再反复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夜尿3-4次/夜,泡沫尿,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舌下络脉瘀曲。前方基础上猪苓、车前草减量为15g,去大黄,加芡实15g。坚持用药3月,水肿未见反复加重。
按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认为中医辨证过程应该全面认识疾病全局,把握疾病核心病机,强调抓住其病因、病位、病机的演变规律。本案例中,笔者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的指导下,紧抓脾肾两虚,水瘀互结这一核心病机,动态把握疾病的内在发展规律,随证给予不同药串进行组合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首诊时,患者水肿明显,中医认为水肿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尤其是脾肾亏虚。患者有畏寒肢冷,说明阳气不足;夜尿频数,肾阳不足不能固摄;舌淡紫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显示脾虚湿盛,舌下络脉瘀曲提示有血瘀。处方中应用三七、泽兰、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三药共应唐容川《血证论》“血水同源”思想。配伍茯苓、猪苓,取《金匮要略》“血水同治”精髓,达到“血行则水行”效果。二诊时水肿减轻,本虚显露,黄芪增至60g,白术增至30g,由"温阳利水"转向"益气摄精",体现了序贯衔接的思想。三诊水肿明显改善,加芡实20g固精,预判"水退精泄"传变方向,体现"既病防变"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万物运行皆有其内在规律,医者治病亦需顺应病机之势,循其道而行。范冠杰教授提出的“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动态捕捉病机演变,如观四时之序;分阶段调治,如应阴阳之变;药串配伍,如调五行生克。这种治疗模式,不仅是对疾病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临床诠释。病案中从首诊“温阳利水”,到二诊“益气摄精”,再到三诊“固肾防变”,呼应道家自然之道,将水肿反复的病机演变与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熔铸一体,实现治病与顺天应人的完美统一。
初审 | 卢悦明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