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医生,为什么现在胖子越来越多呢?
有人说,肥胖与遗传有一定关联,的确,有些肥胖属于家族性肥胖,但是这样的比例其实是很少的。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肥胖,其实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这些生活习惯包括两种,一种是不健康的饮食生活,另一种是缺少运动。
说到饮食习惯,很多人会说,只要少吃点不就行了吗?每顿饭吃个七分饱,用不了多久时间人就瘦了。
但是,吃饭到底应该吃多少,这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吃七分饱是错误的,虽然有利于控制体重,但是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也有人说,吃七分饱的人,往往在主食上克扣自己,殊不知,主食如果少吃了,对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
难道,吃七分饱真是错的?
2022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少吃点可以将动物的寿命延长10%,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少吃,可以将动物的寿命延长35%!
研究人员在4年的时间里观察分析了几百只小鼠,将小鼠分为了2组:一组小鼠不限制进食;另外一组小鼠在正常进食的基础上减少30%~40%的卡路里(饭量减少1/3,相当于七分饱)。
研究发现,第一组不限制进食组平均寿命为792天,第二组限制进食的小鼠平均寿命为875天,这表明仅仅“少吃点”就可以延长小鼠10.5%的寿命。“少吃”+“在合适的时间吃”还能获得更长的寿命。研究还发现,在小鼠新陈代谢活跃的时间段喂食,小鼠的寿命延长了35%。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在动物身上做的实验,虽然适用于动物,但并不一定适用于人。
不妨来看另外一项研究。
2022年发表在顶级期刊《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2年的临床试验验证了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对人的益处。
研究人员招募了218名年龄在21-50岁的健康人,试验组参与者每天的热量摄入降低14%(大概是八分饱),对照组饮食照常。历时两年,在第12个月、24个月收集参与者的血液、脂肪等样本,并测量各项指标。
研究发现,长期“少吃点”“八分饱”能够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记忆,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减轻体重,下调体内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等,给健康寿命带来很大收益。
事实上,现在为什么肥胖人群越来越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很多人顿顿都吃的特别饱,殊不知,暴饮暴食会极大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所以,要想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吃饭要留有余地,这样不仅能减轻肠胃的负担,还能让你远离肥胖。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过了60岁,老年人吃饭要尽量做到这4点。
第一,过了60岁,老年人吃饭要尽量规律
老年人一日三餐一定要特别规律,千万不能饿一餐,又饱一餐,很多老年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殊不知这种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很容易诱发消化性溃疡、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第二,过了60岁,老年人吃饭要尽量保持膳食均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现偏食的现象,比如有的老年人一日三餐都吃素了,他们认为多吃素可以少生病,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绝对的素食其实对健康并没有好处,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老年人一旦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也很容易下降。
第三,过了60岁,老年人吃饭要尽量远离垃圾食物
很多老年人可能每天都在吃不同的食物,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有些食物属于垃圾食物,这些食物吃的太多,对健康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像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熏制食物、霉变食物、烧烤食物等都属于垃圾食物,长期吃这些食物,容易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要想身体更健康,最好少吃这些食物。
第四,过了60岁,老年人吃饭要尽量细嚼慢咽,同时不要吃烫食
老年人吃饭,能慢尽量慢,因为老年人的消化能力肯定比年轻的时候要差很多,再加上牙齿和吞咽功能都会差一些,所以这个时候能慢就慢,同时还尽量不要吃烫食,不然时间长了,很容易诱发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