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看,女性阴道并非无菌的 “真空地带”,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其中阴道念珠菌、pH 值以及内环境菌群平衡之间存在着微妙而紧密联系,这些因素一旦失衡,念珠阴道炎便可能悄然来袭。
正常情况下,健康女性的阴道 pH 值维持在 3.8 - 4.4 之间,这种弱酸性环境是抵御外界病菌入侵的天然屏障。北京嘉佩乐妇科医院的医生介绍到,在这个酸性环境中,阴道内的优势菌群 —— 乳酸杆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乳酸杆菌能够将阴道上皮细胞内储存的糖原分解为乳酸,从而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同时,它还会产生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抗菌物质,不仅可以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长,还能增强阴道局部的免疫力。在乳酸杆菌的 “守护” 下,阴道内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和平共处,形成稳定的菌群平衡状态。
阴道念珠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作为阴道内的 “常住居民”,在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中,其数量受到严格控制,与其他微生物和谐共生,并不会引发疾病。然而,一旦阴道 pH 值升高,酸性环境遭到破坏,乳酸杆菌的生长和活性受到抑制,原本被压制的念珠菌就会失去制衡,大量繁殖。导致阴道 pH 值改变和菌群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误杀乳酸杆菌;频繁使用碱性阴道洗剂冲洗阴道,会直接中和阴道内的酸性物质;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增加,为念珠菌提供了丰富的 “食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糖分升高,也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此外,免疫力低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同样会打破阴道内的生态平衡。
当念珠菌过度增殖,便会引发念珠阴道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白带增多的症状,白带质地稠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阴道及外阴部位会产生强烈的瘙痒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部分患者还会伴有阴道灼热疼痛,在排尿、性交时疼痛加剧;此外,阴道黏膜可能出现充血、红肿,严重者会有浅表溃疡形成。念珠阴道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因为其具有一定传染性,影响伴侣健康,对性生活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预防念珠阴道炎的关键在于维护阴道内环境的稳定。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如需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过度清洁阴道,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剂;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自身免疫力;穿着棉质、透气的内裤,勤换内裤,避免穿过紧的裤子,保持外阴部干爽;在性生活中注意卫生,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一旦确诊念珠阴道炎,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局部使用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或口服氟康唑等,同时要注意足疗程用药,避免病情反复。
阴道念珠菌、pH 值与内环境菌群平衡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阴道的健康。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重视阴道微生态的保护,才能有效预防念珠阴道炎,守护女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