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脑梗越来越多,不少人年纪不大,走路突然一歪,说话说不清,人一下倒下去,送医院晚一步就直接瘫了。
发病前几小时还在家干活,发病后半身没了知觉。有人以为是运气差,有人说家里有遗传,但真要细查生活,很多时候都是日常习惯一点点推着走到这一步的。
小满之后更是高发时间段,气候湿热、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频繁,神经调节开始变钝,老年人本身代谢慢,再碰上几个关键错误,很容易让脑部供血出问题,一旦堵住,恢复机会不多。
医生说的不是吓人,是说给那些以为“自己没事”的人听的。
有些人早上起床特别快,眼一睁就坐起来,立马下床。年纪轻可能没感觉,年纪大了这么起床就是在赌。
起床方式本身就是决定一天血压波动的开端。小满节气之后,人的血液黏稠度高,加上夜里脱水严重,早上起床那一刻,本来就是血压波动的敏感点。
要是起得急,脑供血来不及调节,轻的头晕,重的直接倒下。
中国卒中学会一项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40%的早晨脑梗发作,出现在起床后1小时内。
还有一种人喜欢晨练,尤其是天刚亮就出门,跑步、打拳、快走,觉得早起运动最养生。
但小满之后空气湿度大、气温变化快,清晨是大脑最容易供血不足的时候。
夜里人体的血压调节放慢,血管收缩,清晨血流没完全恢复,再去户外一刺激,血压突然上来,脑血管壁承受不了,分分钟堵住或者破裂。
特别是高血压病人,早上血压本来就高,加上运动刺激,风险倍增。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跟踪研究显示,早上五点到七点出门锻炼的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是上午十点之后锻炼者的2.2倍。
有人说了,不运动难道就更危险?问题不在动与不动,是动的时机和方式。老年人的血管没有弹性,不能像年轻人那样瞬间适应。
早上起床不该直接运动,应该先坐起、按摩脚底、原地活动三五分钟,再慢慢走动,真正开始锻炼放到太阳出来后,气温升上来、血压稳定的时候进行。
这种节奏感,对老年人特别重要。不是怕动,是怕突然动。就像水管老了,不能一开就全开,要慢慢通气通水,身体的血管系统也一样。
再说到吃饭这个事,很多人早饭不吃,或者随便吃点对付过去。有人说早饭吃了犯困,有人说不饿就不吃,这种观念最容易害人。
小满后气温升,人体水分丢失快,血液循环开始加快运作,如果没有能量支撑,血糖容易波动。而脑部是最依赖稳定血糖的器官,
一旦低血糖再加上高血脂,就会在小血管里产生高粘滞状态,形成微血栓。
这些微血栓堆积下来,最先卡住的就是脑动脉。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的一组病例显示,老年脑梗患者中,有高达58%的人有“空腹过长”史,尤其是清晨空腹超3小时,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上升。
更关键的是,早饭不吃会扰乱全天胰岛素分泌节律,让午餐、晚餐后的血糖反应过强,长期下来不仅升高糖尿病风险,也会加快血管老化。
很多人还没查出糖尿病,但血管内皮早就开始出问题了,只是平时没症状,等有症状就晚了。身体不饿,不代表不需要营养,特别是脑部营养。
一顿合适的早餐能维持上午大脑的供血平稳,减少午后低血压和神经性头晕的几率。不是吃多,而是吃稳,一点杂粮粥、一个鸡蛋、一小块豆腐就够。
最后一个问题,很多人没意识到,就是坐着时间太长。退休以后,大量中老年人时间都花在看电视、打牌、坐着聊天上,一坐就是两三小时。
血液在下肢淤积,回流慢,心脏输出不够,脑供血就会慢慢减少。而且长时间坐着不动,腿部肌肉泵作用缺失,血液粘稠度上升,特别容易形成静脉微血栓。
这些血栓有的不会立马出问题,但只要一次站起过快、血压波动,或者夜里翻身压迫血管,血栓脱落进入大循环,卡在脑血管里就成了脑梗。
上海瑞金医院有一项研究追踪了2300名65岁以上老人,发现每天连续坐着超过3小时的人群,其脑梗发生率比平均每天活动3小时以上的老人高出1.9倍。
而且这些人平时没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唯一的共性就是久坐。问题不是动不动,而是长时间一动不动。哪怕坐着的时候每隔30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腿、甩甩胳膊,也比一直坐着强很多。
老年人坐得多、躺得多,本身是体力下降的表现,结果身体调节功能也跟着退化。脑供血能力差、血管弹性差,突发脑梗就变成了随时可能的事。
这些习惯有一个共同点,看上去都不算大问题,但身体最怕的就是这种“看着没事”的状态。一点点错误积累下来,最后形成的是突然的结果。
瘫痪不是一夜之间造成的,是十几年生活节奏错位的结果。血管不像骨头,断了能接;血管堵了,常常是没办法的事。
动脉一旦彻底堵死,神经死亡、肌肉萎缩,恢复的空间很小。很多人住进康复科才意识到,动一根手指都要别人帮忙,这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那现在该问了,如果日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是主要诱因,那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快速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在处于“脑梗高风险状态”?
这个问题可以有办法。不是查血压,也不是看血脂,而是观察两件事:一个是站立姿势时是否会轻微头晕,一个是闭眼平衡能力。
如果一个人站起时经常感到视线模糊,或者闭眼站立10秒钟会摇晃甚至失衡,那说明大脑的小血管供血已经开始出问题了。这种状态不是虚,而是微循环紊乱。
国外神经病学界已经将闭眼平衡测试列为评估脑梗高危的一项辅助方法,因为它能反映出脑干、前庭系统和小脑的供血稳定性。
如果发现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即使体检报告暂时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马上调整生活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的微循环检测。
这种信号,来的早,反应快,错过了就难追回。身体发出的警告不是大喊,是悄悄地提醒,只要足够敏感,病没发生前就能拦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夏雪.如何预防脑梗[J].光彩,2023,(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