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也有失蹄时。”这句话放在埃及空军身上,再合适不过。
5月19日,埃及军方发布一则简短通报,说一架军用飞机因技术故障坠毁,两名飞行员当场身亡。
时间写得清清楚楚,地点只说是在苏伊士运河附近。
可奇怪的是,机型只字未提。没有型号,没有任务说明,也没有任何后续细节。
这么沉默,反而让人觉得奇怪。
从过往经验看,埃及军方遇到这类事故通常分两种处理方式:要么迅速公布详情,要么干脆封口。
要知道埃及人以前凡是涉及中方生产的K-8、运输机这类常规装备,他们向来反应积极,媒体还能见到现场图、飞行员资料和失事环境。
但一旦是“敏感型号”出了事,比如新近采购、具政治象征意义的高级战机,处理方式就彻底变了。
不是回避问题,就是干脆冷处理。
这次的“军用飞机”三个字,藏着太多没说出来的东西。
K-8教练机
加上欧洲和美国主流媒体对这起事故集体保持沉默,总让人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就像2019年那次一样,当时也正值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埃,一架高级战机坠毁,媒体一片静悄悄,结果两年后才被承认为“阵风”。
现在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次又是达索家的 “宝贝” 出事儿了。
更让人有此猜测的是地点。
苏伊士运河,那是什么地方:埃及空军可是在那一带部署密集,不止有常规战机,更是有新到手的“阵风”双座型号。
尤其是近几个月,空军在运河一线训练密度明显加大。
每周都有实战模拟任务,大型编队飞行、对地精确打击和复杂空域作战同步进行。
而这些高强度演练,多数都是由新交付战机承担。也就是说,越新的机型,越可能在这里“掉链子”。
从事故现场拍摄到的模糊影像判断,排除了米格-29M2——其双垂尾特征并未出现。F-16虽具可能,但按美国军机一贯“高曝光”风格,即使失事也极少隐瞒。
所以有人猜测,这次出事的就是刚从法国到货的双座“阵风DM”。
因为4月,法国刚向埃及交付第二批“阵风”中的首批两架,均为双座DM版本。
如果坠毁的是这两架之一,那法国达索航空的脸,真得挂不住了,将直接打击法国达索的国际声誉。
更关键的是,法国近几年在南亚和中东市场的战机出口已经遭遇阻力。
印度曾高调采购“阵风”,但实战表现不达预期,后续采购迟迟未能推进。
如果连埃及这边也出问题,对法国战机出口来说影响不小。
再说飞行员,这次牺牲的不是普通中尉,而是一名少校和一名上尉。
一个主飞,一个辅操。这配置,在教练机里是看不到的。
更像是执行高强度双人战术演练的组合。
埃及空军近年来推行一种新训练法,叫“高阶编组”,两个资深军官一起训练复杂战术,特别是在对海对地打击演练里很常见。
这提高了效率,但也放大了风险。
一旦失误,损失的不只是战机,更是培养多年的飞行骨干。
p图,配图需要,不要过度解读
而在运河空域飞行,本身就不是轻松事:地形狭长,气流变化大,再加上邻近地中海与红海交界,容易形成高压乱流。
训练密度越大,出事的可能也就越高。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官方到现在还不愿松口。
一旦确认是刚交付的新“阵风”,还是高等级飞行员失事,不只是一次单纯的坠机事故。
而是一次外交打击,一场军售信任危机。
对法国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中东的订单,再度受挫。
对埃及来说,手上的高端战机,得重新评估保养体系。
而中国的歼-10CE,倒成了“稳”的代表。
早在2022年,埃及就已明确表达采购意向。
相关谈判也在推进,涉及机型、配套系统和后勤保障等内容。
歼-10CE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国产武器系统,定位为中型多用途战机。
与“阵风”相比,成本更低,维护体系更灵活。
重要的是,中国军售往往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涉及内政干预或人权议题。这种“非干涉”立场更符合中东国家的防务需求。
现在看来,这笔订单不但不会停,还可能提前落实。
当别国战机掉链子,死守信息不放时,一款稳定可靠、不带政治包袱的战斗机,反而成了最硬的牌。
飞行员是空军的命脉,装备是战略骨架。
“阵风”此次如果真的失事,将再次验证:光靠宣传、合同与外交,是拴不住客户的。
谁更靠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