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文可 通讯员 朱之韵 文/图)日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胡小松副主任医师团队,“反向操作”为一个7个月大的“镜面人”、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实施了手术,让孩子重获新生。
新疆宝宝希希(化名)出生没多久,家长就发现他经常呛奶,呼吸急促,动不动就感冒。半岁的他已经得过3次肺炎。不仅如此,希希还长得特别慢,7个月时只有7.6kg。
父母带着希希前往乌鲁木齐的医院就诊,发现孩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近2cm,更棘手的是希希竟然是个罕见的“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宛如照镜子般左右颠倒。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当地医生建议他们赶紧前往医疗水平更高的医院治疗。由于孩子情况特殊,各大医院专家都建议正中切口开胸进行手术。但是,如果采取这种术式,会在胸口留一道明显的伤疤,也可能造成胸骨的畸形,以后肯定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希希还小,真的要做开胸手术?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希希的爸妈有些难以接受。
经过四处打听,希希一家查到远在河南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腋下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最终他们选择把希望和信任交给千里之外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接诊后,胡小松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深知此次手术的难度之大。虽然腋下切口来修补室间隔缺损并不难,但孩子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下隔膜,危重程度加倍,且希希是个“镜面人”。
“镜面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内脏器官与正常解剖位置完全相反,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常规的手术操作经验在希希的病情面前完全不适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反向操作,就如同在精密仪器上进行一场高难度的“镜像芭蕾”,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希希的生命。
胡小松副主任医师团队反复研究希希的病历,制订了一套又一套手术方案,不断模拟手术过程,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气氛凝重,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全神贯注。在儿童心脏中心主任李群的指导下,艾峰副主任、胡小松副主任医师等精准操作,凭借精湛的医术与丰富的经验,在孩子左侧腋下,切开一个仅2cm的切口,就顺利完成心脏修补手术。术后当天就顺利脱离呼吸机,很快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如今,希希的小脸日渐红润,曾经脆弱的小心脏也有力地跳动着。看到孩子手术的结果这么好,一家人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们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