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ALD)是一种因长期过量摄入乙醇引发的慢性肝损伤,属于全球范围内高发的肝脏疾病谱系。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介导的肝细胞毒性效应,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及胶原沉积等系列病理改变。临床表征呈现显著的病程依赖性与个体异质性特征,以下为典型症状学描述:
一级临床表现阶段
疾病初期由于肝实质损害程度较轻,患者可能处于无症状潜伏期。但随着病理进程推进,可观察到以下前驱症状:
体能衰退:表现为持续性体力耐受力下降及运动耐量降低,其病理基础源于肝细胞能量代谢稳态失衡及三羧酸循环效率衰减,常规休憩干预无法实现代偿。
消化功能紊乱:以摄食行为抑制、上腹饱胀感及恶心反射为主要特征,反映肝脏合成分泌功能受损导致的胆汁淤积与胃肠激素调节异常。
腹胀:肝脏受损后,其解毒功能下降,肠道内毒素难以及时清除,可能引发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导致腹胀。同时,肝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蠕动减缓,进一步加剧腹胀感。
体重减轻:由于食欲减退及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若在无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显著减轻,应考虑肝脏疾病的可能性。
肝区不适或疼痛:部分患者可能感到右上腹或右肋下隐痛、胀痛或刺痛,这是肝脏肿大或肝包膜受牵拉所致。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仅感轻微不适,而有的则疼痛明显。
二、中期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肝脏损伤加重,症状逐渐显现:
黄疸:当肝脏损伤至一定程度,其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降低,导致胆红素体内蓄积,引发黄疸。患者皮肤及巩膜(眼白部分)出现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黄疸是肝病较为严重的标志,表明肝脏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酒精性肝病的症状多样,早期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同时需注重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防治。通过控制饮酒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有效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是集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临床检验和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肝病专科医院,保持与国内外肝病诊疗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掌握国内外科技动态,特别是在肝病学的“基础领域、诊断领域、治疗领域、预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