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难怪张三丰七十岁才出山,你看当年哪3大魔头横行武林,他惹不起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林至尊常被视为张三丰,然而,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张三丰自己并不一定认为自己是无敌的武林霸主。尽管他在读者心目中是武功盖世的英雄,但在很多场合,张三丰的威名并没有完全得到认可,甚至在一些场景中,张三丰并没有给人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比如,在他百岁寿宴上,少林派的空智大师曾提到,“久闻张真人武功源出少林。武林中言道,张真人功夫青出于蓝,我们仰慕已久,却不知此说是否言过其实。今日我们便在天下英雄之前,斗胆请张真人不吝赐教。”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张三丰并不是所有人心目中的“武林至尊”,即便是同为武林中的顶尖人物,空智大师也对张三丰的武功有疑问,甚至提出挑战。这说明,张三丰的武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般“人尽皆知”或者“服众”。

另外,书中提到张三丰七十岁才出山,并且在出山后才收徒弟。这一设定暗示着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人物。特别是在他七十岁之前,张三丰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直到四十岁以下的宋远桥和十几岁的莫声谷等人,才加入了他的门下。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张三丰为何没有早早地出山,成名立万呢?可能的原因与当时的三大“魔头”有关系。这三位人物是当时武林中最为可怕的存在,张三丰并不敢与之正面交锋,甚至选择隐居以避其锋芒。

其中,“百损道人”虽然没有在故事中登场,但他对张三丰的影响极为深远。书中提到:“张三丰皱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这里提到的“百损道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所使用的武功——玄冥神掌,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威胁。根据金庸的设定,张三丰并不敢正面挑战百损道人,即使他在书中表现得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当年若无百损道人死去,张三丰或许也一直未敢出山。这种隐居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而非仅仅是为了苦修武功。

另外,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存在也是张三丰选择隐居的一个重要原因。蒙古帝国的强大,不仅让郭靖和襄阳城无法抵挡,也让当时的张三丰感到无力对抗。在《神雕侠侣》结局时,杨过击杀蒙哥大汗后,忽必烈接任蒙古大汗,发动了再次对中原的攻势。在张三丰眼中,忽必烈的蒙古铁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考虑到郭靖当年靠着襄阳城的防御都未能阻止蒙古铁骑,张三丰作为一位孤身一人,如何能抵挡得住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蒙古大军?他虽然痛恨鞑子入侵,但并没有采取任何直接对抗的行动,甚至在赵敏带领蒙古军队上武当山时,他也并没有选择与之正面交锋。

除此之外,张三丰年轻时曾面对的另一个魔头是明教教主阳顶天。虽然阳顶天在《倚天屠龙记》中被视为抗元义士,但他领导下的明教,却与中原武林结下了深仇大恨。即便如此,阳顶天的反元情怀,依然为他赢得了部分支持。阳顶天的继任者——张三枪,显然也没有改变明教的本质,依然带领明教走上了与朝廷对抗、与武林为敌的道路。张三枪的野心不仅仅是要在武林中称霸,他甚至意图挑战蒙古的统治,争取天下。在这种背景下,张三丰所面临的压力,远非单纯的个人斗争,而是一个涉及到整个时代和国家格局的庞大漩涡。

无论是百损道人、忽必烈,还是张三枪,这三位强敌都是张三丰无法轻易应对的。正是因为面对这些无法超越的强敌,张三丰选择了长时间的隐居,直到七十岁时才出山,加入了更大的历史舞台。可以说,张三丰的隐居,既是为了避开这三位魔头的锋芒,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武功与名声,不被卷入过多的纷争与血腥斗争中。这种隐忍的态度,也为后来他能在武林中稳坐“宗师”之位铺平了道路。

最终,张三丰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并非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武林至尊”,而是通过多年的隐忍与磨砺,逐步达到了无敌的境地。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当初的选择——在风起云涌的武林争斗中,选择避开锋芒,静待时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难怪张三丰七十岁才出山,你看当年哪3大魔头横行武林,他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