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老话听着有点糙,却藏着对老年人生活的实在提醒。这里的 “精”,不光是指身体的精力,也包括精神头和手里的积蓄。人到退休,就像一台运转了大半辈子的机器,该慢慢减速保养,要是还像年轻时那样折腾,很容易出问题。
退休后的日子,本该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悠闲时光,可不少老人却因为没把握好分寸,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其实,想让晚年安稳舒心,记住这三点比啥都重要。
别过度消耗精力,身体是晚年的本钱
人老了,精力就像手里的零钱,花一点少一点,经不起大手大脚地挥霍。有些老人退休后闲不住,白天帮儿子带孙子,晚上去跳广场舞,周末还要跟着旅游团赶行程,看似充实,身体却悄悄亮起了红灯。
要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大不如前,一次感冒可能要躺半个月,一场累着了的旅行可能让膝盖疼上好几个月。与其把自己逼得团团转,不如悠着点来:带孙子累了就跟儿女说 “今天我得歇歇”,跳广场舞别争着领舞比输赢,旅游选轻松的路线别赶时间。守住自己的精力,不是偷懒,是为了有个硬朗的身子骨,少给儿女添麻烦,也能多享受几年自在日子。身体好比啥都强,没了健康,再好的日子也没福分享。
别乱花养老钱,手里有钱才有底气
小区里的赵大爷,退休后听人说 “买保健品能长命百岁”,一下子投进去好几万,结果吃了半年没啥效果,想退钱却找不着人;李阿姨总怕儿女过得紧巴,退休金刚到账就想着给孙子买玩具、给儿媳买衣服,自己看病却舍不得花钱,最后还是儿女凑钱才住上院。
退休后的积蓄,是晚年生活的 “定心丸”,不能随便乱花。不是说不能帮衬儿女,也不是说不能买点喜欢的东西,而是要有分寸:那些听着就玄乎的投资、吹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多跟儿女商量商量再决定;给晚辈花钱别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的养老、看病钱必须留足。手里握着钱,心里才不慌,遇到急事不用看别人脸色,想吃点啥、想去哪转转,也能自己说了算。这不是抠门,是给自己留份体面和保障。
别钻牛角尖瞎操心,心态放宽活得久
有位健康专家做过研究,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状态的老年人,免疫力会比心态平和的人低很多,患高血压、心脏病的概率也更高。很多老人总爱操心:儿子的工作会不会不稳定,女儿的婆家对她好不好,孙子的成绩能不能上去,这些操心就像无形的石头,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轻人有自己的活法,你操心再多也帮不上实质忙,反而让自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退休了,该学会 “放手”:儿女的事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别总把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 挂在嘴边;家里的小事别太较真,老伴忘了关灯、儿女偶尔没回电话,没必要揪着不放。每天散散步、下下棋、跟老伙计聊聊天,把心思放在让自己开心的事上,心态顺了,身体自然也舒坦。老话常说 “笑一笑,十年少”,可不是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