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降糖新药——依苏帕格鲁肽α:别拿它当“减肥神药”!

药师门诊的故事.....

“药师,听说有一个减肥新药叫什么‘苏格拉底’来着,我朋友圈里最近都传疯了,说这个药能让人瘦十斤,是不是真的呀?”

“苏格拉底?您说的是我国的创新降糖药--依苏帕格鲁肽α吧!”。

最近,国产创新药依苏帕格鲁肽α凭借它既能长效降糖又能显著减重的“超能力”,成了患者咨询的“顶流”。大家对体重管理那叫一个心急如焚,作为药师,咱可得从专业角度好好唠唠:这种原本是给糖尿病患者用的药,真能摇身一变成为“减肥神药”吗?

依苏帕格鲁肽α的作用机制:

血糖“调控大师” 到体重 “管理高手”

依苏帕格鲁肽α是一种人源超长效GLP - 1受体激动剂,它的核心作用机制就是模仿人体自己分泌的GLP - 1

智能降糖小能手:血糖升高时,依苏帕格鲁肽α就像个精准的“狙击手”,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食欲“小克星”与胃排空“减速器”:这药能跑到大脑的食欲中枢“捣乱”,让患者产生持久的饱腹感。同时,它还能减缓胃排空速度,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变慢,热量摄入自然就减少了。

胰岛β细胞“修复大师”:长期使用依苏帕格鲁肽α,就像给受损的胰岛β细胞请了个“专业修理工”,能有效修复它们,延缓糖尿病的病情发展,这可是它区别于其他短期降糖药物的“秘密武器”。

半衰期大比拼:天然GLP - 1的半衰期只有2 - 3分钟,而依苏帕格鲁肽α的半衰期长达204小时,是目前全球已上市GLP - 1里的“马拉松冠军”,每周打一次皮下注射就行,简直不要太方便!

严格限定“适应症”:

哪些人能用依苏帕格鲁肽α?

根据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依苏帕格鲁肽药品说明书》,它的适应症可不是“万能减肥药”,而是有明确规定的:

1. 核心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体重管理需求者

确诊2型糖尿病。

合并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中国人群标准),特别是BMI≥28kg/㎡,而且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人。

血糖控制不佳: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基础上,用了二甲双胍等口服药物后,血糖水平还是“不听话”(糖化血红蛋白≥7.0%)。

2. 明确不适用人群:

以下几类人可千万别碰!

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发病机制和2型糖尿病不一样,用了它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家族史者:动物实验显示GLP - 1类药物可能会刺激甲状腺C细胞增生,虽然人类相关性还不明确,但说明书上明确写了不能用,咱可不能冒险。

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比如胃轻瘫、肠梗阻,用了它可能会让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雪上加霜”。

妊娠哺乳期女性:目前缺乏足够的安全性数据。

科学用药有讲究:

正确使用才能发挥 “超能力”

1.给药方式:每周一次,简单但有规矩

注射时间:时间很灵活,每周固定某天进行皮下注射就行,餐前餐后都没问题。为了方便记忆,推荐晨起或者睡前时段。

注射部位:首选腹部(得避开脐周5cm),其次是大腿外侧或者上臂三角肌。

剂量调整:严格遵循“阶梯式加量”原则。首次用0.25mg,4周后增加到0.5mg,再过4周后,根据血糖水平和耐受情况,最多可以增加到1.0mg,但每周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5mg。且不能突然停药,否则血糖可能会“反弹”。如需停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减量。

2. 用药注意事项:细节决定成败

保存方法:没开封的药品要放在2 - 8℃冷藏。开封后可以在室温(≤30℃)下保存8周,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不然药品可能会“变质”。

漏用处理:要是漏打了,而且距离下次用药超过3天,就赶紧补上;如果不足3天,就跳过这次,继续按计划下次用药,不能加倍剂量补偿。

联合用药:和胰岛素或者磺脲类药物一起用的时候,要警惕低血糖。

美丽背后的风险:

警惕“非适应症减肥”的“大陷阱”

虽然临床研究表明依苏帕格鲁肽α有显著的减重效果,但药品说明书上明确写着它还没获批用于“单纯减重”。盲目用它减肥,可能会掉进这些“大坑”:

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第一道坎”

约60% - 70%的患者在用药初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不过这些症状通常在2 - 4周后会慢慢缓解。

严重安全警示: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胰腺炎信号:要是有持续剧烈的腹痛(尤其是吃完饭后加重)、恶心呕吐、发热这些症状,就得赶紧检查血淀粉酶水平。要是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就得停药,不能忽视。

肾功能影响:用药期间如果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浮肿,需监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不能用这个药。

低血糖风险:单独用依苏帕格鲁肽α的时候,低血糖发生率<1%,但和胰岛素一起用的时候,可能会升到5% - 10%,建议随身携带葡萄糖片。

甲状腺异常:要是发现颈部有肿块或者声音嘶哑,建议去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及降钙素水平检测。

长期使用的未知风险

目前,最长的临床研究随访时间只有3年,所以对于5年及以上的长期安全性问题,比如急性胆囊疾病、甲状腺癌风险和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还得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就像在探索一片未知的“神秘领域”。

药师提醒:科学减重才是“王道”

作为药师,我们认可依苏帕格鲁肽α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突破性价值,也理解大家对理想体重的向往。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真正的健康源于对身体的科学认知与理性管理,任何脱离适应症的“药物滥用”,都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夏飞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降糖新药——依苏帕格鲁肽α:别拿它当“减肥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