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茅山号子、板桥道情、淮剧、京剧、靖江宝卷、柳敬亭说书等。要更好地整合这些艺术形式形成泰州说唱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入研究各艺术形式的特点
- 梳理历史渊源:深入挖掘茅山号子、板桥道情等每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演变脉络。例如,茅山号子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在田间劳作时为了协调动作、抒发情感而产生的;板桥道情是清代郑板桥将当地民间曲调与自身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通过对历史渊源的梳理,能为整合工作提供坚实的历史依据。
- 分析艺术特色:细致剖析每种艺术形式在音乐、唱腔、表演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淮剧的唱腔高亢激昂、刚柔并济,具有浓郁的江淮地域特色;京剧则以其规范严谨的表演程式、华丽的唱腔和精美的服饰著称;靖江宝卷在演唱时注重念白与唱腔的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多与民间故事、宗教信仰有关。了解这些特色,有助于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简单的拼凑。
培养专业人才
- 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在泰州当地的高校或职业院校中开设与泰州说唱艺术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如 “泰州说唱艺术表演”“泰州民间艺术整合与创新” 等。系统地传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泰州说唱艺术的综合理解和创作能力。
- 师徒传承与工作坊:鼓励老一辈艺术家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工作坊,邀请不同艺术形式的专家进行指导和交流,让年轻艺人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促进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 举办培训班和讲座:针对在职的文艺工作者或业余爱好者,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说唱艺术专家、学者来泰州讲学,介绍最新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拓宽本地艺术人才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加强创作创新
- 题材内容创新:结合泰州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当代社会生活,挖掘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题材。例如,可以以泰州的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现代城市建设成就等为素材,创作新的说唱作品,使泰州说唱艺术更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 音乐融合创新:在保持各艺术形式原有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融合与创新。可以将茅山号子的旋律元素融入淮剧或京剧的唱腔中,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新风格的音乐;也可以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节奏、和声等融入泰州说唱艺术中,增强其音乐的感染力和时代感。
- 表演形式创新:突破传统表演形式的局限,尝试将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演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靖江宝卷的表演中,可以借鉴柳敬亭说书的叙事技巧和表演风格,使故事讲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融入一些舞蹈、杂技等元素,丰富表演的视觉效果,打造出更具观赏性和创新性的泰州说唱艺术表演形式。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利用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专门的泰州说唱艺术节目或专栏,定期播放相关的演出视频、访谈节目、艺术讲座等,提高泰州说唱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发布泰州说唱艺术的相关信息、精彩片段、幕后故事等,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 举办艺术活动:定期举办泰州说唱艺术专场演出、比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说唱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来泰州交流演出,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泰州说唱艺术与其他地区艺术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泰州说唱艺术,培养观众群体。
- 文化旅游融合:将泰州说唱艺术与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在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地设置固定的演出场所,为游客提供现场表演。开发与泰州说唱艺术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音像制品、纪念品、文化体验活动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泰州说唱艺术的魅力,推动泰州说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制定扶持政策:政府应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泰州说唱艺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场地设施支持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资助泰州说唱艺术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对从事泰州说唱艺术的团体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
- 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泰州说唱艺术发展领导小组或行业协会,负责统筹协调泰州说唱艺术的整合、发展工作。制定行业规范和发展规划,加强对艺术团体和艺人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开展艺术交流、培训、比赛等活动,促进泰州说唱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
- 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泰州说唱艺术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维护艺术创作者、表演者和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对优秀的泰州说唱艺术作品进行版权登记,打击侵权盗版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鼓励艺术创新和创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