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视觉享受,这楷书字帖,遒劲秀美,婉润严谨

今天,小编来分享一幅楷书碑帖,晚清时期干建邦《原泉亭记》。相信很多书友都没有听说过干建邦这个名字,但是这幅楷书,小编觉得还是很不错的,非常的工整严谨,且遒劲和婉润皆存,非常精美。

干建邦,字淑掌,号庐阳,出生于江西星子县,少年得志,1678 年,年仅 18 岁的他补博士弟子员,从此踏上了学术与仕途的征程。9年后1687年中举,1700年高中进士。因其文学品行出众,被江西巡抚张志栋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在白鹿洞书院任职期间,干建邦严立学规,因材施教,在他的努力下,书院从学者多达300 余人,白鹿洞书院在他的管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成为了当时学术与教育的重要阵地。

干建邦教育能力出众,同时,执政能力也不俗。1709 年,河南舞阳县遭遇大涝,洪水肆虐,百姓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干建邦在这危急时刻,不待请命,当机立断,即发粟赈济。下属劝他先请命再行动,以免获罪,他却毅然说道:“民死生悬于呼吸,安得更俟申文往还!吾宁被遣,不循例也。” 他的这份果断与担当,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全活者甚多。同时,他积极招抚流亡百姓,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使得境内逐渐恢复安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对于干建邦和白鹿洞书院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干建邦在白鹿洞书院建原泉亭,并为之作记,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楷书《原泉亭记》的由来。

在干建邦看来,白鹿洞书院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涵养品德的精神家园。他希望通过建造原泉亭,为书院增添一处清幽雅致的景观,让学子们在读书之余,能够在此休憩、思考,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同时,他也希望借《原泉亭记》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书院教育的理解与期望,激励学子们勤奋学习,追求真理。

在《原泉亭记》中,干建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原泉亭周边的自然景色:“亭之址,面阳而背阴,前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借兰亭序中的经典,述书院之景致。

他还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夫学者,所以明心见性,穷理尽性也。”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让他们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追求真理,为社会做出贡献。思想之先进,见识之高卓,可见一斑。

从书风来看,干建邦的楷书可谓是融合了欧阳询柳公权楷书之法要,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漂亮非常,令人叹为观止。

从笔画上看,《原泉亭记》有着欧体的险峻与严谨。《原泉亭记》中,起笔时的净利落,行笔时沉稳含蓄,收笔时一丝不苟。例如文中的横画,起笔多以方笔切入,随后逐渐轻盈,至末端时又稍作停顿,回锋收笔,呈现出美妙的节奏感和立体感。

同时,《原泉亭记》中也展现出了柳公权楷书的劲健与挺拔。柳体字的骨力洞达,在书法界久负盛名。干建邦在书写时,巧妙地吸收了柳体的这一特点,使笔画更加刚劲有力。竖挺拔刚劲,撇捺圆润坚韧,整幅作品充满了阳刚之气。

在结构方面,即有欧阳询楷书结构的严谨规整,又有柳公权楷书结构的疏朗开阔,即严谨规整,又大气豪放。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书友们喜欢小编发布的作品,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让我们一起在传统书法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视觉享受,这楷书字帖,遒劲秀美,婉润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