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兵,笔名马栏邨,号九冨大歪。
瑶族,广西宜州人。
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法律工作者 。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毛体书法研究委员会主席,广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创始人及其第一、第二、第三届主席团主席。
1962年开始从事毛体书法艺术研究。先后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及书法作品300多篇幅,在省城举办过三次个人书法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获奖。
著有《文化毛泽东与毛泽东文化》《毛泽东书法读临创作与研究》《毛体书法讲课讲义》《公文写作与公文评解》 《农民工维权》《班兵书法作品集》 《手书毛主席著作老三篇》《行草古诗词300首》《行草古文名篇》《工作文稿手迹1一一48卷》等多部丶篇书论及书法专辑。
腕底生云烟,纸上展风华——领略先生超凡脱俗的书法意境
当班兵先生提笔,整个世界仿佛都在他的感知之外。他将满腔的炽热与激情,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笔端,创作时如痴如醉,癫狂之态尽显,那潇洒磊落的狂草作品,一出世便惊世骇俗。挥毫至痛快处,笔走龙蛇,恰似 “飞鸟出林” 般矫健灵动、“惊蛇入草” 般迅捷洒脱,从中便能感知其作书速度之快。不过,草书的世界并非只有 “快” 这一种节奏,有一种笔画苍劲的草书,每一笔都要经历多次顿折,“一波三折” 间,线条在逆锋运笔的艰难行进中缓慢生成,别有一番韵味。
世人总以为,草书那龙飞凤舞、线条飞泻的模样,必定是书家快速挥洒的成果。班兵先生快速书写草书时,常常会出现飞白之笔,那些若隐若现的留白,宛如出鞘的利剑,瞬间增强了笔画的力度,营造出险峻奇绝的视觉震撼。但速度过快,也让线条难免有浅薄飘浮之嫌,少了经得起细细品味的质感。而慢速书写草书时,墨色饱满浓郁,每一笔都像是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传递出沉稳、含蓄、古拙的气息。只是慢写也有弊端,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墨汁堆积滞笔的情况,甚至暴露出矫揉造作的痕迹。由此可见,快书与慢书各有千秋,其中都藏着书法创作的大学问。
班兵先生笔下的草书线条,似奔蛇走虺般灵动,连绵回绕间满是蓬勃的生命力与张力。笔画粗细变化强烈,轻时如游丝般纤细飘逸,仿佛能随风舞动;重时如崩云般厚重磅礴,似有千钧之力。在这强烈的节奏变化中,独特的韵律缓缓流淌,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其笔法更是精妙绝伦,既传承了古人的书法精髓,又大胆创新。他常常运用夸张的提按、使转技巧,将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灵活转换,打破常规的结字规则。字的大小、疏密、开合在他笔下随心而变,却又和谐统一,营造出自由奔放、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将草书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为后世草书的发展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影响极其深远。
在现代书坛,班兵先生的草书独树一帜。他的笔法如同长枪大戟,纵横舒展,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之处都极具特色。通过强化提按顿挫,形成了独特的节奏韵律,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在结构上,他大胆突破传统的均匀对称,运用欹侧、错位、疏密对比的手法,让单字内部以及字与字之间充满了动态与张力,仿佛每个字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在纸上肆意舞动。在章法布局上,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变化丰富多样,时而紧密相依,好似在窃窃私语;时而疏朗开阔,宛如置身于空旷的原野,整体布局跌宕起伏,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他的草书融入了浓厚的文人意趣与深刻的哲学思考,字里行间尽显超凡脱俗的气质与独特的艺术个性,极大地拓宽了草书的审美领域,为书法艺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班兵先生的书法造诣之深厚,不仅体现在行书浓郁的书卷气息,以及草书势不可挡的淋漓畅快上,对于隶书、篆书、楷书,他也钻研得十分透彻,真正做到了诸体皆精。正所谓博涉多优才显雄才本色,传承文化才是贤德之举。先生的书法,没有粗头乱服的江湖体之俗气,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展览体之媚态,每一笔都遵循古法,尽显正宗风范。
班兵先生作书,通篇以意驭笔,锋毫刚柔并济,尽显舒展洒脱之姿。正所谓笔由心生,他将内心的文雅精神全部凝聚于锋毫之上,每一笔都散发着令人心生敬佩的气质。作品中的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再搭配上恰到好处的墨法,浓淡相宜。墨色浓重时,如泰山坠石般沉稳大气,自然流畅,尽显深厚底蕴;墨色浅淡时,又如渴骥奔泉般肆意洒脱,神采飞扬。真正做到了既外露锋芒,又内蕴筋骨。凭借精妙的章法布局,先生的书法在书坛赢得了广泛赞誉。
班兵先生不仅能够精准领悟传统书法的韵味,更能赋予草书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是在技法层面的精湛展现,还是在精神层面的深刻表达,他都完美诠释了文人的骨气与风范,尽显文脉正统与名家气度,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指引了方向。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