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的创新融合”学术沙龙在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成功举办

5月19日下午,“翰墨宝安 诗赋鹏城”书法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学术沙龙在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图书室举行。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崔陟、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超华、原宝安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高扬、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明川等书画名家,与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的创新融合”展开深度研讨。沙龙由深圳市合正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伟青主持,现场互动热烈,成果丰硕。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崔陟会长以北京十三中校友书画展为例,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真正的传承需扎根传统功底,同时展现时代精神。‘丑书’‘江湖体’看似标新立异,实为无源之水。”他特别提到恩师唐锦涛“跟着今人学古人”的理念,呼吁教育者引导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养分,不走捷径、不追虚名”。为夯实学生基础,他建议引入《常用字字帖》,并分享自身创作《宝安区赋》的经验:“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黄超华副局长从政策层面分享观点:“书法进校园是宝安‘文化强区’战略的重要一环。我们积极推动‘一校一特色’美育工程,支持学校与博物馆、非遗传承人深度合作。”他特别提到《深圳宝安区赋》长卷的示范意义:“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地方文化的活态教材。未来将鼓励更多学校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让青少年在书写中读懂宝安故事。”

李高扬主席结合多年实践,提出“以赛促学”模式:“通过书法竞赛激发兴趣,再以社团活动深化技能,形成‘课堂+实践’的美育闭环。”他还展示学生临摹作品,指出“从形似到神似,是领悟传统精髓的关键一步”。

林明川副主席则聚焦技术赋能,提出“数字书法教室”构想:“利用VR技术还原碑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金石韵味;通过云端展厅打破时空限制,让名家作品触手可及。”

自由讨论环节,学生踊跃提问。有学生问道:“如何平衡书法临摹与个性表达?”崔陟以《宝安区赋》创作为例解答:“先‘入古’再‘出古’,传统是土壤,个性是种子,缺一不可。”

沙龙最终达成了多项共识,并提出了未来实践的方向。与会者建议以《深圳宝安区赋》为核心开发校本教材,将地方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云端书法教室”,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还计划设立“校园书法传承基地”,定期举办名家工作坊,并建立学生作品展评机制。

李伟青馆长总结道:“今天的讨论不仅是理念碰撞,更是行动宣言。未来,我们将与学校携手,让书法从‘展览品’变为‘活教材’,让美育从‘活动’升级为‘常态’。” 本次沙龙为馆校合作注入新动能,亦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深圳样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的创新融合”学术沙龙在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