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30日,成都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8000平方米,汇聚了各类珠宝、黄金首饰、珍珠、玉石以及各类雕刻饰物等饰品。
在琳琅满目的传统珠宝中,一批兼具设计感与文化底蕴的文创珠宝悄然“出圈”。红星新闻记者探馆发现,展会上,不少文创珠宝品牌打破了珠宝首饰“贵重”“奢侈”的刻板印象,将沉香、绿松石、银器、翡翠与黄金相结合,以“轻量化”设计展现出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碰撞,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驻足围观。
材质混搭、色彩跳脱
传统珠宝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传统的珠宝首饰设计繁复、价格昂贵,且多单纯以翡翠、彩宝等材质为主,尽显奢华,多出现在晚宴等严肃场合,但这样的饰品却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让翡翠、珊瑚,融入现代珠宝设计,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我一直认为,珠宝不仅代表了审美,还传递了情绪价值。好的设计像写诗,不‘喧哗’,却动人。”在觅佳文创珠宝的展位上,创始人张顺心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主打翡翠、红珊瑚、沉香等中式传统材质,风格以最新的国潮、新中式为主,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记者在现场看到,“碰撞”“随形”,是张顺心创新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以吊坠为例,我们以奇楠沉香为吊坠本体,配合银饰祥云、珊瑚花朵,以及和田碧玉的顶珠,不仅在材质上有所碰撞,还在色彩上进行了跳脱设计。”色彩交织间,既有古典的庄重,又有东方的灵动。张顺心说,沉香具有安神助眠、纳气平喘的功效,加上祥云、花朵等元素,整体的设计意境就是温柔、安神,“由于沉香的价格较高,所以我们会‘以形制形’,结合材料的形状、纹理和寓意进行设计打造,让它保持最自然的状态。”
材料价格不高,但个性化的设计,以及传统珠宝与现代理念的结合,更能俘获消费者的心。张顺心说,目前,这款吊坠由于性价比较高,售价在几百元左右,年轻消费者买得起,也愿意买,所以特别受到青睐。
与普通珠宝品牌不同,张顺心的主要客户是全国范围内的30多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埃及博物馆的联展里,就有我们参与设计的爆款文创饰品。”他认为,现在博物馆的受众不再是老年人,而是年轻一代群体,因此,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就需要跟得上潮流。
但张顺心也坦言:“文创是一个迅速发展、更新换代的行业,非常‘卷’,例如博物馆卖得最多的冰箱贴,价格甚至能够‘卷’到9.9元、3.9元,我们也经历过被同行‘卷’到的阵痛期,最后还是选择以设计和质量取胜。”
他提到,此前,企业多与北上广博物馆合作,“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懂沉香,只需要看他怎么拿、怎么闻。成都这边的观众让我很惊讶,有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沉香的产地、品类如数家珍。”张顺心说,这说明成都市场的文化审美氛围非常浓厚,是一个值得深耕的“文化消费新高地”,“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展会,找到打开成都市场的‘敲门砖’。”
雕花核桃、苗绣手串
传统文化成为可佩戴、可把玩的日常物件
在另一家成都本地品牌“山乐器物所”的展位上,记者看到更多独具个性的文玩珠宝:雕花核桃、苗绣手串、山鬼牌铜饰……每一件作品似乎都在讲述一个东方故事。
“近年来,文玩饰品不再是‘老派’的代名词,而成为年轻人钟爱的物件。”山乐器物所创始人刘静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一方面,文玩可供把玩和消遣,在反复触摸与时间沉淀中,能够从原始的模样逐渐蜕变为温润的形态,也就是我们说的‘玉化’,这是非常治愈和解压的。另一方面,年轻人在具有审美张力的珠串里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也寻求志同道合的身份认同感,是情绪价值,也是身份表达。”
去年,刘静在成都的天府四街开设了实体店,“我们的受众群体在15岁~60岁之间。”
她表示,山乐器物所的产品多以手工制作、小批量雕刻为主,注重产品与文化的结合,“像竹雕,我们精雕了三足金蟾,寓意招财,很受欢迎。目前,我们的产品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常见文玩材质,从翡翠、蜜蜡到南红、绿松石,并通过搭配苗绣、藏传配件等非遗元素,赋予产品更鲜活的文化气质。”记者注意到,展位上一款售价数万元的蜜蜡手串尤为抢眼,“它贵在搭配,每一个配饰都是精挑细选的,既有绿松石,也有南红,还有18k金的饰品,丰俭由人。”
如今,国风、非遗、文玩等元素正以一种更轻盈、生活化的方式,嵌入年轻人的日常穿搭与审美世界。“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成为了可佩戴、可把玩的日常物件。”刘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