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玺印鉴赏 | 中国篆刻名品欣赏(高清)

本文介绍了中国篆刻名品,涵盖了从汉魏官私印到明清流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篆刻作品。它详细描述了汉魏官私印的端庄与多变、陶印封泥的历史价值、隋唐宋元明清官印的新意,以及唐宋元私印押记的多样性。明清流派部分则重点介绍了文彭、何震等篆刻名家的作品,以及西泠八家、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齐白石、来楚生、沙孟海等篆刻大家的独特风格和贡献,体现了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汉魏官、私印,文字既方正端庄又恣肆多变,章法规整,是篆刻入门不二法门,主要收录在4—6册之中,共计3000多方。

陶印封泥,跨越先秦至魏晋,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新的取法路径,最近几年越发受到印人的重视,收录在第7册之中,共计500方。

隋唐宋元明清官印,笔画屈曲盘绕、线条斑驳,于秦汉印外另有新意,近几年逐渐为篆刻界取法,录为第8册,计248方。

唐宋元私印押记,多为楷书印、少数民族文字印,录为第9册,总计700余方。

明清流派,录为第10、11两册,不仅有文彭、何震等篆刻名家的精品,还有如傅山、释达受等大家所刻却不为人所熟知的精品。

西泠八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第12、13册所收录的602方印蜕,是浙派八家精品汇集。

邓石如、吴让之,完美演绎“以书入印”,二人合录于第14册,计414方。

赵之谦,开启“印外求印”之门,借鉴其取法的方式,探索篆刻创新之路,录为第15册,共收印234方。

徐三庚,线条延展伸缩,夸张处理,章法穿插多变,录为第16册,共收印278方。

吴昌硕,书印融合,线条雄浑厚重,章法多具虚实对比,对近代印坛影响深远,录为第17册,共收印271方。

黄牧甫,将先秦金文融入篆刻,进一步拓宽篆刻取法领域,录为第18册,共收印267方。

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工稳印最经典代表,细朱文、元朱文、多字印学习必临经典,录为第19—21册,其中赵叔孺302方,王福庵330方,陈巨来577方。

齐白石,单刀刻印,朱白线条分割章法空间,对比强烈,录为第22册,共收印357方。

来楚生,写意印创新,章法疏密、参差、呼应、虚实多变,线条流转自然,录为第23册,共收印247方。

沙孟海,多种风格融会贯通,古玺、汉印、流派印多方取法,录为第24册,共收印200方。

仅以先秦官、私玺为例,就已经展现出极为丰富的风格变化:平整匀称、疏密错落、纤细爽利、圆融中正,巧拙自然、苍茫浑厚。

同时,篆刻的线条、章法处理上,也极灵活多变:均匀分布、穿插错落、疏密相间……

就连边框形态也有厚边、细边、单边、双边、无边等多种变化。

古玺 平阿左廩

汉印 殿中中郎将印

汉印 军假司马

汉印 部曲将印

唐 观阳县印

赵叔孺 破帖斋

陈巨来 梅景书屋

来楚生 息交以绝游

其次,从古印中汲取营养,是历代名家的必行之路。

如,浙派从汉印汲取营养让篆刻焕发新生机,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都从秦汉印取法,临摹学习秦汉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玺印鉴赏 | 中国篆刻名品欣赏(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