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手里的老字画,哪一幅没有段说道?可能是爷爷年轻时淘来的扇面,边角虽有些磨损,却藏着全家人的念想;也可能是自己早年蹲画市“捡”的立轴,纸墨间记着当年跟摊主磨了半宿的劲儿。这些字画不光是纸和墨,更是一段段日子的印记,真要到了想出手的时候,谁不是千般谨慎,就怕遇着不靠谱的,坏了这份情分,还亏了实在。
咱丰宝斋做字画回收这些年,见多了藏家这份小心。有位老先生揣着幅傅抱石的小品来店里,前前后后问了三趟,从墨色到装裱,连纸的纤维都想让咱说个明白。咱这儿的鉴定师傅没半分不耐烦,每次都泡上茶,慢慢跟老先生聊——这笔触是傅老中年的特点,那印章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就连当年这幅画可能在哪次展览露过面,都翻出老画册给老先生指认。最后老先生叹口气:“你们不是光盯着画值多少钱,是真懂这里头的门道,也懂我这心思。”
这就是咱丰宝斋的规矩:做买卖先做人,看字画先懂人心。
您要是想出手字画,不用急着定主意。一个电话,咱带着鉴定设备上门,不在您家多待,就踏踏实实看画。师傅们都是干了二三十年的老手,故宫的研究员带过徒弟,嘉德的老掌柜给咱掌过眼,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绝不拿“存疑”“可能”这些话糊弄人。鉴定完了,该值多少就明说,参考的是近十年各大拍卖会的真实成交价,加上作品的品相、流传记录,一分钱一分货,清清楚楚写在报价单上,您觉得不合适,咱绝不死缠烂打,反而能给您说说这画该怎么存,往后想再出手该留意啥。
有藏家担心“漫天压价”,这点您放一百个心。去年有位女士带了幅黄胄的毛驴图,说是父亲留下的,自己不懂行,就怕被坑。咱师傅鉴定完,按市场行情报了价,还把近三年类似作品的成交记录打印出来给她看。女士说要回家跟家人商量,过了半个月又联系咱,说问了三家,就咱报的价最实在,还把每笔钱的由来讲得透透的。成交那天,她特意说:“不是图多卖俩钱,是你们让我觉得,我爸留下的东西被正经人懂了、认了。”
咱知道,藏家卖画,卖的不光是作品,更是一份信任。所以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鉴定费分文不取,报价不合适随时能走,钱款走对公账户,当天到账,绝不拖泥带水。有位老教授家里的字画想出手,就怕手续麻烦,咱上门时带齐了合同、收据,师傅一边帮着拆画框,一边听老教授讲当年怎么从荣宝斋买下这幅画的,鉴定完、签好字,半小时钱款就到了教授卡里。老教授笑着说:“原以为得跑断腿,没想到你们比我还细心。”
其实做这行,靠的就是个“实在”。字画里的故事,藏家心里的顾虑,咱都当回事。您要是手里有想出手的字画,别犹豫,随时找丰宝斋聊聊。咱不催您做决定,就陪您看看画,说说里头的故事,让您卖得踏实,卖得放心——毕竟,这些带着温度的字画,值得被好好对待。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