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铮 实习生 李家旭
7月8日,一场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共生共荣的先锋展——“AI绘画的共生探索”主题展,在郑州科技馆(常西湖馆)启幕。现场观众领略冰冷算法背后涌现的艺术温度与无限创意,感受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现场观众表示:“震撼于AI生成作品的精美和广泛的想象力,AI打破了创作边界、超越想象的艺术形态,令人惊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AI创新充满了期待。”“通过这次沉浸式的体验,第一次直观感受到AI不是概念性的东西,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郑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规划了四大展区,汇聚了42组、52幅极具代表性的AI绘画作品。
展览特别设置“美学理论”与“阳坡村”两大主题板块,前者深入探讨AI艺术的美学根基与理论前沿;后者则聚焦本土文化,生动呈现AI技术如何赋能黄河文化元素的当代表达与创新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在郑州科技馆办的这场展览,是我们迄今为止在国内举办规模最大的AI绘画展,核心想表达的是不管AI再强大,人也可以驾驭。通过AI实现人机共生,从而释放每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感。”
展览启幕现场,主办方还举行了“黄河AI艺术实验室郑州科技馆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郑州科技馆馆长樊学峰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前沿AI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动科普实践。樊学峰说:“我认为这一展览,对郑州科普和科学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展览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是对绘画的新探索,人工智能的加入对科普来说不仅是新工具还是新伙伴,对青少年学会应用新技术、学会转变新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