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9日讯(记者 梁湘茂 摄影 黄萃 通讯员 吴昊 袁哲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一头系着健康湖南建设的根基,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5月9日上午10:00,湖南省卫健委在长沙举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辉表示,要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努力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罗辉指出,2023年底,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我省于2024年6月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同步出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并提出了“2025年底全省90%以上县市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目标。今年,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了“三医联动 六医协同”集成改革任务予以重点推进,应该说这项改革步入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99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86个县市实现了全覆盖。
做实资源下沉。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服务、技术、管理“四个下沉”,落实人员管理、收入分配、药品资源、检验资源、信息互通“五个统筹”,并结合城市医疗机构执业医生晋升副高职称下基层服务1年的刚性要求,现在全省90%以上的县市实现了县级医院人员派驻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上级医院专家来到了基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加强资源共享。指导各地加快县域医共体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现在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已经覆盖了全省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很好地推动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互认,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检查诊断服务。
加快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按照国家出台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引,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同时鼓励各地在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信息化的统一大框架下进行开发拓展、个性化设计,在确保向上兼容监管、向下兼容操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县域为单位,100%实现了向本人开放应用。
深化“三医联动”。为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我们会同医保、医药等部门,加快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目前已有24个县市区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买到与上级医院一样的药。
下一步,湖南还会持续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推进,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努力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