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些人年纪不算大,生活也不算差,脑梗却发了两次、三次。
查血脂正常,血压不算高,心脏也没大毛病,就是控制不住反复发作,医生讲了一堆注意事项,病人回家照旧吃饭,过一阵子又进医院。
有一类人,病不是运气问题,而是日常习惯出了根本性的错,尤其吃进去的东西,和脑血管状态息息相关。
血管不堵,是吃出来的;血管堵上,也是吃出来的。控制不住嘴,吃什么药都白搭。
脑梗本质是血管问题,动脉堵了,血供不上去,脑组织缺血坏死。
这个堵不是一下堵死的,是血管里慢慢积着斑块,血脂、钙化、炎症细胞黏在一起,形成不稳定斑块。
到了某个临界点,破裂,形成血栓,堵住细小的脑动脉。这个过程谁都能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区别就在于血管本身状态稳不稳,斑块有没有慢慢发展。
那些频繁脑梗的人,大多是血管环境长期处在“促堵”状态,身体每天都在积累风险。
吃的东西,是风险最集中的来源之一。不是吃多了才有问题,是吃对结构错了。
一类典型的问题食物是反复加工油脂类,比如炸鸡、锅巴、油条、炸春卷、薯片,这些不是表面油,而是反复高温加热后的植物油,里面含大量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进入体内会扰乱脂蛋白代谢,使得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速度加快。
特别是脑动脉这样管径小、分支多的区域,最容易成为沉积区。
有研究显示,每日摄入超过2g反式脂肪的人群,脑梗发生风险增加40%以上,哪怕总热量不高,只要吃的结构不对,血管就跟着出问题。
另一类食物是高钠高盐腌制品,不少人爱吃咸菜、腊肠、午餐肉、泡面调料包、酱鸭脖。
盐不是直接堵血管,但它促动血管收缩,使得内皮细胞受压,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进而诱发内皮微损伤。
这些微损伤是斑块的“着床点”,一旦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就优先沉积在损伤区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300毫克,理想水平为1500毫克,但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摄入量超过4000毫克。
钠离子长期过高,还会激活交感神经,使得血压波动,进一步恶化脑血流稳定性。
第三类被严重低估的,是高糖加工食品。面包、蛋糕、奶茶、饼干、巧克力棒、麦片饮料,这些不是热量问题,而是糖化终末产物的累积问题。
糖在体内代谢不完全,会和蛋白质结合形成AGEs,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得血管壁变硬、变脆,调节能力下降,斑块更容易形成。
不少人血糖正常,但空腹胰岛素已经升高,说明身体代谢糖的能力已经下降,糖化压力持续存在。
一项覆盖1.2万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甜食摄入量排名前20%的人群,脑梗发生率是最低20%的1.9倍,即使控制了体重、血压、血脂,这个关系依然存在。
还有一种被很多人当作“营养补充”的高胆固醇类食物,像蛋黄、虾黄、蟹黄、动物内脏。
它们胆固醇密度极高,摄入后会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血浆中游离胆固醇浓度。这类人往往不是天天吃,但一顿吃很多。
吃火锅配鹅肝、煮粥加咸蛋黄、下酒来点猪脑,表面吃的是好东西,实际上是把脑血管里的斑块稳态打破了。
有数据指出,短期高胆固醇饮食能使斑块内巨噬细胞活性增加,斑块更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节假日、大餐后,很多人脑梗发作前两三天刚好吃过“大补”的一顿。
医生常说饮食要清淡,但清淡不是寡淡,也不是只吃青菜白粥,而是结构得稳。脂肪、盐、糖、胆固醇这四个维度控制住,脑血管环境才可能不出事。
不是吃一顿就坏掉,是天天吃,慢慢坏。有些人每次做脑部CT都显示“新发梗塞灶”,但自己没明显症状,甚至走路说话都没影响,以为问题不大。
其实这是更危险的类型,叫“无症状性脑梗死”。这些人没有出现明显偏瘫、失语,但脑组织已经在一点一点坏死,等到真正症状出来时,大脑的代偿能力已经耗尽,后果就更难逆转。
如果一个人日常饮食结构已经调整了,不吃这几类食物,但脑梗还是反复,是不是说明问题根本不在吃的这块?要查哪里?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确实有一部分人控制了饮食,脑梗仍然频发。这种情况就不能只看外在因素,要查内部机制。
建议做三方面检查:一是心源性因素,比如心房颤动,它会形成小血栓,脱落后进入脑动脉造成堵塞。
建议做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经食道超声。二是查血液高凝状态,像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纤维蛋白原偏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这些会导致血液容易形成微小血栓。
三是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即使血管不狭窄,但斑块不稳定一样能破裂出血形成栓子。
如果这三项都正常,还要考虑基因相关的血脂代谢障碍,这类人需要特殊药物干预,饮食控制只是基础。
脑梗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疾病,而是多种风险因素长期作用下的结果。
它可能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反应、睡眠障碍等多种机制相关。
这些机制之间相互叠加,彼此强化,才最终造成脑部血管堵塞或栓塞。
如果只盯着一个指标治疗,比如单纯控制血压或血脂,往往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病因,导致复发风险居高不下。
想真正减少脑梗复发,必须系统评估病因,分层管理,找准主导机制,针对性干预。路径清楚了,治疗才有的放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郭淑红,黄静.再发脑梗塞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