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三国东吴军队陆战能力虽然不如曹魏,但吊打蜀汉绰绰有余

本期文章将专门分析为何孙权能够在夷陵之战中胜利,而刘备却惨败。分析之前,我首先重审一下关于夷陵之战中刘备兵力的规模。刘备的军队至少有八万人,如果你不信,不仅《傅子》记载了这一点,现代王前程教授在《夷陵之战研究》一书中也证实刘备的兵力远超东吴。

假设刘备的军队只有四五万,想要占领整个荆州,或者只是半个荆州,几乎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守住每个地方,只能在每个关键点派遣数十名士兵。回顾215年,孙权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那时刘备带领五万兵力亲自征讨公安,又命关羽带领三万兵力前往益阳,合计大约八万士兵。这一战的对峙中,刘备的兵力至少也有八万人,夷陵之战时出动这一规模的兵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夷陵之战双方的成败原因。首先,我们从失败者刘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虽然刘备的兵力并不处于劣势,许多人将蜀军的失败归因于地理环境和客场作战等因素。但问题是,孙权和曹操也曾在类似的外部战争中遭遇过类似挑战,难道他们没有应对过这些问题吗?况且刘备在荆州已统治多年,熟悉地理环境,因此蜀军并不在地形上处于劣势。

那么我们可以从蜀军的战斗力来分析。夷陵之战初期,陆逊还曾担心刘备会凭借强大兵力进攻荆州,因此采取了避其锋芒的策略。虽然秭归之战,蜀军凭借绝对兵力优势取得了胜利,但吴军按陆逊的要求撤退,避免了正面硬战,因此无法证明蜀军在野战中强于吴军。

随后,蜀军的先锋军与刘备主力军继续向东进攻。222年年初,蜀军占领夷陵峡口并与吴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役在史书中记载简短,但蜀军五个屯兵被吴军攻破,且多名武将阵亡,最终吴军取得了胜利。《三国志·吴主传》对此有明确记载:“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场战斗证明了蜀军在野战中的实力并不如吴军,且当时类似蜀军参谋的黄权曾提出建议,称吴军的战斗力强,蜀军应当谨慎进攻。

即使蜀军没有在这次战斗中遭遇致命打击,后来的战斗则暴露出蜀军的进攻能力和组织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刘备在攻打孙桓守卫的夷道城时,也暴露了蜀军在攻城方面的短板。孙桓虽然名气不大,但在兵力劣势且缺少援助的情况下,依然抵挡了刘备长达五个月,且未见刘备攻城陷入绝境。

这场拉锯战使得蜀军陷入了漫长的消耗战,最终为吴军提供了在猇亭打击蜀军的机会。很多人认为蜀军进攻能力强于东吴,但实际上定军山之战的胜利并不能掩盖蜀军在整体战斗力上的不足。如果刘备的进攻能力真的强大,他早该在中原崭露头角,而不是在蜀地割据。

我们再来看合肥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对比。虽然有人常常拿合肥之战来批评东吴,但合肥之战中的张辽率领八百士兵勇敢冲入吴军阵中,却未能被吴军彻底击败。相较之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虽然先前也有一定战果,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蜀军的损失惨重。

至于蜀军的组织纪律问题,从夷陵之战、樊城之战等战役中可以看出,蜀军的战斗力并不稳定,且在关键时刻容易崩溃。回顾战国时期的故事,燕军在齐国作战时也曾因为指挥官更换导致军队瓦解。曹操在《三国志·徐晃传》里也提到,蜀军在樊城之战时被徐晃反攻时迅速瓦解,显示出蜀军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

因此,综合来看,蜀军的野战能力较弱,组织纪律松散,这些因素都在夷陵之战中显现无疑。无论是在野战、攻城,还是军事纪律方面,蜀军都存在重大问题。而东吴和魏国的军队则相对更为稳定和强大。因此,刘备集团想要在北方统一天下,显然是痴心妄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三国东吴军队陆战能力虽然不如曹魏,但吊打蜀汉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