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李渊苦苦哀求,让李世民放过大哥的5个儿子,李世民是如何做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呢?这其实与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渊的低调和存在感不强密切相关。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展现出文治武功的卓越才华。即便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帝王,从贫苦百姓一路打拼成就了伟大的江山,虽然年轻时由于没受过教育吃了些亏,但他们依旧凭借超凡的治国能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伟大帝王。

然而,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历史评价却褒贬不一。虽有少数学者认为李渊眼光独到、深谋远虑,甚至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但大多数史学家还是认为他是个不够聪明、做事优柔寡断的领导者,尤其是他处理儿子之间矛盾的方式,往往缺乏决断力和果敢,这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李渊出生于关陇贵族家庭,自幼接受了极为优越的贵族教育,这一背景在历史上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方面,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无法与他比拟。但当唐朝逐步走向建立时,李渊并未直接发挥太大作用,真正推动唐朝崛起的,却是他的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

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李渊的确拥有一些突出的才能,特别是在记忆力方面,他能过目不忘,数十年之后依然能记得曾经见过的事物。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一些细节,他都能一眼就将其深深铭刻在心。

然而,尽管李渊有着如此惊人的能力,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并未能够完全发挥其优势。尤其在处理与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时,李渊的做法显得犹豫不决,甚至有些愚昧。

在李世民决定劝李渊起兵时,他非常担心父亲会拒绝。因此,他特意找来了裴寂,在晋阳宫组织了一场宴会,邀请了几位美丽的宫女陪同李渊喝酒,直到李渊喝醉,裴寂才趁机提出了起兵反隋的建议。

在反隋过程中,李渊也主要依赖次子李世民的帮助。可以说,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但由于李世民是次子,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并不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在古代王朝,继承问题往往决定了政权的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王朝的动荡,甚至丧失江山。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而事实上,唐朝的大部分疆土和军事成果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的,这使得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最终难以调和。

如果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皇位应该由有能力者来继承,若继位者才能不足,不仅无法稳固政权,甚至会导致自取灭亡。但在古代的观念中,李建成作为皇长子,理应继承父亲的江山,而李世民则是在为他人打江山,这令李世民心生不满,尤其是他身边的谋士和将领更是无法容忍这一点。

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间的争斗,实际上与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李渊在调解两个儿子之间的冲突时,虽然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但却一直犹豫不决,缺乏解决的手段。最初,为了激励李世民打下江山,他曾向李世民许诺未来的皇位,但当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李渊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偏袒李建成,致使李建成的势力逐渐壮大,这让李世民和秦王府的将领们感到被逼到了死角。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李渊甚至提出将李世民迁往洛阳,授予他管理东部大区的权力,并在洛阳为李世民建行宫,树立天子旗帜。然而,这一提议最终被李建成破坏,导致两兄弟的冲突更趋激烈。

李渊的摇摆不定,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悲剧。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一天之内被李世民所杀,李渊也被软禁起来。此时,李渊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奈地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并苦苦哀求他不要再伤害李建成的五个儿子。

但如果李渊此时能够坚决一些,以保全孙子的生命为条件,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些和平的解决方案。然而,李渊的妥协并未能换来任何结果,反而让事态变得更为严重。最终,李世民为了彻底斩草除根,决定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一起杀害。

回顾唐朝的历史,皇权之争异常惨烈。从李治到武则天,再到李隆基,每一位皇帝都为保住权力而狠毒手段,而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受到李世民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李渊苦苦哀求,让李世民放过大哥的5个儿子,李世民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