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咱们身边很多人都在和高血压“打交道”,
全国每4个成年人里,
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
更可怕的是,
好多人血压高了自己都不知道,
不知不觉就把心脏、大脑、肾脏这些重要器官伤了。
今天,
咱们就用大白话,
把高血压这点事儿唠明白!
01
测血压的正确姿势,
你做对了吗?
很多人在家测血压总是“不准”,可能是姿势错了!
记住这几点:
测前准备
1.测血压前30分钟别抽烟、喝咖啡、剧烈运动,先静坐5分钟,排空膀胱(憋尿急着测,数值会偏高!)。
2袖带别勒太紧或太松,以能塞进1根手指为宜,袖带中心对准手肘内侧的肱动脉(别套在衣服上测,毛衣厚了影响结果!)。
正确坐姿
背靠椅子坐直,双脚平放地面,手臂自然放在桌上,让血压计与心脏齐平(耷拉着胳膊或翘二郎腿,数值可能虚高!)。
测几次为准
每次测2遍,中间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如果两次数值差超过10mmHg,再测第3次,取接近的两个数平均。
02
高血压为啥是“隐形杀手”?
这些症状别忽略
血压悄悄升高时,可能没啥感觉,所以才叫“隐形杀手”。但也有人会出现头疼、头晕、心慌、失眠等症状。有的朋友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耽误了治疗。
记住: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正常,定期测血压才是硬道理!
03
哪些习惯容易“养”出高血压?
赶紧改!
1.吃得太咸
炒菜放盐多,还总吃咸菜、腊肉盐吃多了,血压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窜!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
2.总熬夜、压力大
晚上不睡刷手机,白天焦虑压力大?长期这样,血压能不高吗?规律作息、多放松,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好办法。
3.久坐不动、胖嘟嘟
一坐一整天,肚子越来越大?运动少、体重超标,高血压自然找上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遛弯、跳广场舞、打羽毛球都行。
4.爱喝酒、烟不离手
烟酒是血压的“猪队友”酒精和尼古丁会刺激血管,让血压失控,能戒尽量戒。
04
得了高血压咋办?
做好这4件事
1.按时吃药别任性:
医生开的降压药,千万别想停就停!血压一降就停药,容易反弹,反而更危险!
2.每天测血压:
在家备个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一次,记好数值,复诊时给医生看。
3.吃对食物降血压: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芹菜、香蕉;多吃粗粮、低脂牛奶,少吃油炸、甜腻的食物。
4.心态放轻松:
遇事别着急,和家人朋友聊聊天,保持好心情,血压也会更“听话”!
05
高血压患者的“吃喝住行”清单,
直接抄作业!
吃:牢记“三多三少”
多吃:
钾含量高的食物:香蕉、土豆、菠菜(钾能帮身体排钠,降血压)。
高纤维食物:燕麦、糙米、西兰花(通便又控体重)。
低脂蛋白质:鱼(尤其是深海鱼)、豆腐、鸡蛋(每天1个鸡蛋黄没问题)。
少吃:
盐:不仅炒菜少放盐,酱油、蚝油、腌制品都是“隐形盐”,买零食看配料表,钠含量高的少碰。
糖:甜饮料、蛋糕、蜂蜜要限量,吃太多会让血脂升高,加重血管负担。
油:炒菜用橄榄油、菜籽油,少用猪油,每天油量不超过25克(大概3瓷勺)。
喝:喝水有讲究
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别等口渴了才喝。
尽量不喝含糖饮料,浓茶、浓咖啡少碰(咖啡因可能让血压短时间升高)。
住:睡好才是“降压药”
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让血压波动。
卧室保持安静、温度适宜(18-22℃),助于深度睡眠。
行:动起来,血压稳!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10分钟走1公里)、游泳太极拳等。
注意:别晨练太猛!早上6-10点是血压高峰,建议太阳出来后再出门,运动前做5分钟热身。
06
家里有高血压病人,
记住这3个“急救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马上拨打120:
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或无力(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梗)。
胸口压榨性疼痛、喘不上气(警惕心肌梗死)。
血压突然飙升到180/110mmHg以上,伴头晕眼花(可能是高血压危象)。
记住:别擅自给病人吃降压药(尤其是胸痛时),保持安静,半卧位或坐位,等待救援。
07
高血压误区
误区1:年轻人才不会得高血压!
大错特错!现在3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走多,尤其是经常熬夜、久坐、爱吃外卖的年轻人。压力大、肥胖、高盐饮食都是诱因,别觉得“年轻就没事”,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
误区2:血压降下来就停药,省钱又安全?
绝对不行!高血压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控制,擅自停药会让血压像坐过山车,反而更伤止管!就算血压稳定了,也得听医生的话调整药量,不能自己说了算。
误区3:保健品能代替降压药?
别信!什么“降压茶”“降压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物!高血压是慢性病,必须通过正规治疗控制,保健品最多起辅助作用,千万别拿健康赌运气。
误区4:年纪大了,血压高点正常?
虽然老年人血压可能略高,但不是“越高越正常”!比如80岁以上老人,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更安全,具体目标听医生评估,别放任不管。
最后再唠叨一句,高血压就像“慢性病里的老朋友”,只要咱们认真对待它,科学管理它,照样能过得舒舒服服!
文/轩玉波(神经内科)
编辑/张锐 审核/陈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