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被误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在与众多精神病患者为伍的环境中,如何向医生证明自己并非精神病患者呢?
有人可能会想:“我只是个正常人,行为举止肯定与那些疯狂的病人不同。医生和护士又不是傻子,他们肯定能分辨出谁是病人,谁是正常人。”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少见。曾经有个笑话就反映了这一点。一位知名记者走访一家精神病院,他问院长:“你们是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病人是否已经恢复健康呢?”
院长笑了笑,回答:“很简单。我们会给病人准备一个充满水的大浴缸,并放置一个勺子和一个盆,要求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浴缸里的水排空。”记者若有所思,觉得很有道理:“正常人一定会选择用盆来舀水,而不是勺子吧!”院长轻轻摇头:“不,正常人会拔掉浴缸底下的塞子。”
虽然这是个玩笑,但却突显出一个问题:医生真能准确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吗?这个问题早在49年前就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当时,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恩就做了一个实验,结果不仅令人震惊,也让人深思。
大卫·罗森汉恩,1929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获得叶史瓦大学博士学位后,他便在斯沃斯莫尔学院教授心理学。一次在课堂上,罗森汉恩正在讲解心理学知识,但台下的学生却觉得内容抽象难懂。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课程晦涩难解,罗森汉恩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深受启发。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精神病院体验一下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看看病院中的医生和护士到底是如何工作的。经过九天的体验,罗森汉恩逐渐意识到医院里的环境让人窒息,且许多医护人员并不专业。正因如此,他心生疑问:这些医生能真的区分出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吗?
于是,1973年,罗森汉恩策划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从社会上找到八个自愿者来参与这个实验,这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包括心理学家、研究生、精神病学家、儿科医生、画家和家庭主妇等。所有这些参与者都是健康的正常人,并且没有精神病的家族史。在实验开始前,罗森汉恩要求这些参与者故意不洗澡、不剪头发、不修指甲,让自己看起来憔悴不堪。之后,他们带着律师的帮助分别进入了美国不同的精神病院。这些医院有大型公立医院,也有奢华的私人医院,而他们的共同“病症”则是听到“嗡嗡声”或“轰隆”声。这个症状以当时的技术无法验证真伪,因此所有人都因所谓的幻听症状被收治进了精神病院。
在医院里,医生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诊断,结果令人震惊:八个人当中,七个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另一个则被诊断为狂躁症。而这个被判定为狂躁症的人,竟然因为描述了与妻子和孩子的和谐关系而被认定有控制欲和伤人倾向。可见,医生的判断并不总是准确。随着这些“病人”都成功进入医院,真正的实验也开始了。
在医院内,这些实验者保持与常人一样的生活作息,按时起床、吃饭、散步,日常活动与家里并无不同。然而,医生们能分辨出这些行为是否正常吗?实验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些人的正常行为并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医生们常常误将正常人的行为视为病态。例如,某个实验者是左撇子,但吃饭时却用右手,医生就认为这是精神病的表现。有时实验者忙于写下自己的实验记录,结果被一名医生错误地诊断为“精神紧张,胡乱涂写”。
如果实验者向医生坦白自己是正常人,医生可能认为他们在胡说八道,甚至会诊断为妄想症。情绪激动时,他们也许会被认为有暴力倾向,从而遭到强制注射镇定剂。这种荒唐的诊断方式不仅不科学,甚至令人感到恐惧,正如电影《飞跃疯人院》中的情节:男主角迈克为了逃避刑罚,装作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在护士长专横的管理下,病人们几乎失去了所有自由,迈克因带着病人们开展一些小活动而被认为是“威胁”。最终,他被误诊为精神病,并遭到残酷的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是一项极为残忍的手术,手术中,医生将锥子插入病人的眼眶,然后用锤子敲击,直到大脑被破坏。这项手术曾被用作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却对患者的思维和行为造成极大破坏。最令人震惊的是,1945年,葡萄牙的医生因执行此类手术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罗森汉恩的实验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对精神病院的诊断方法提出了质疑。他指出,进入精神病院后,无论你是正常人还是精神病患者,都会被打上“精神病”的标签。一旦被诊断为“异常”,你的一切行为和特征都会被以这个标签来解释,医生也更倾向于认为健康的人生病,而不是生病的人变正常。罗森汉恩还提出“标签效应”,即一旦人们被贴上精神病标签,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会被视作精神病患者。
这项实验的结果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美国许多精神病机构关停,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急剧下降。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罪犯能够伪装成精神病患者,他或她可能会借此逃避刑罚,社会的安全性因此遭受威胁。
罗森汉恩的实验也促使了美国精神病学界的反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精神病的诊断标准。随后,美国的精神病学会修改了诊断手册,并加强了法庭对精神病鉴定的审查,以防止罪犯利用精神病逃避刑罚。
尽管罗森汉恩的实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但也有人提出质疑。一位曾被误诊为精神病的患者苏珊娜在畅销书《The Great Pretender》中对罗森汉恩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认为罗森汉恩在选择实验对象和数据处理上存在偏差。尽管如此,罗森汉恩的实验依然对精神病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罗森汉恩的实验揭示了精神病诊断中的问题,挑战了医疗系统的权威,也让我们反思如何更科学地看待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