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成都一54岁大姐,血压从175降到125,医生:她的4个习惯值得学习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现在血压125,早上醒来都不晕了,走路脚底也不发飘,这是不是说明我终于控制住了?”成都郊区一位做了20多年家政工作的54岁大姐在体检现场边挽袖子边说,语气里透着一种久违的轻松感。

她身材微胖,动作利落,眼神里没了几年前的那种慌张。

从她嘴里说出这个数字的人,大概不会想到,就在两年前,她的血压还卡在175上不来,医生多次建议她考虑用药。但她没吃药,只是换了生活方式。

常听人说血压高是岁数的事,是体质的问题,改不了,也防不住。好像一到五十岁以后,身体就注定要走下坡路。这种说法其实害了不少人。

真正对身体产生改变的,从来不是年龄,也不是体质,而是细节。只不过,大部分人不愿意在细节上花功夫。

他们宁可吃一颗药,也不想在生活中做哪怕一点点调整。久而久之,药量越吃越大,症状越来越多,心里越发无底。

说到底,能把血压从175拉到125,不靠药,只靠习惯,这不是奇迹,也不是个案,而是少数人愿意多做几步的结果。她改了四个习惯,说出来不新鲜,但执行难。

人们总喜欢找新鲜的办法,却看不起最基本的那几个老法子。但偏偏就是这几个老办法,把她的高血压从重度拽回了轻度边缘。

大家总以为控制盐就是少放盐,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真正的低盐饮食不只是做菜淡点,而是要从调味品本身开始改。酱油、鸡精、辣酱、泡菜,这些都要换或者干脆停掉。

她把厨房里原来那种普通酱油换成了低钠酱油,酱类食品几乎不吃,加工肉类不碰。早饭不再是咸菜配稀饭,而是煮蛋配玉米粥。

听起来很清淡,但她说吃久了也习惯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撑不过头三天。盐吃得多不是口味问题,是习惯懒得改。

她还做了第二个调整,就是开始吃一些高钾的食物。香蕉、豆类、菠菜、土豆这些她以前都觉得是“撑人”的,现在成了她日常饮食的主角。

高钾饮食能帮助排钠,是调节血压非常直接的办法。她甚至每天坚持喝一杯自家煮的绿豆南瓜汤,不加糖,只为了多补点钾。

这个细节几乎没人注意,但她却照做了。看起来不起眼的几种食物,其实在体内的作用远比药来得温和、长效,而且没副作用。

第三个习惯听起来就更普通了:每周坚持三次以上有氧运动。问题是,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动得挺多,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标准。她的做法是每周三次快走,每次40分钟以上,有时候下雨就在屋里原地踏步。

她自己说刚开始腿酸得不行,走几步就想停,但咬牙撑过两个星期后,身体不但适应了,整个人精神状态也上去了。

很多人以为运动只是控制体重,其实对血管弹性和交感神经的调节更重要。稳定血压,不靠出一身汗,而是靠动得够规律。

一项研究指出,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使血压下降,持续三个月以上效果更明显。但只有在心率达到一定区间、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时,才会对血管产生正向刺激。这种刺激能让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压自然下降。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是走不动,而是走着走着就不走了。

她还做了一件别人都容易忽略的事:睡觉。她把晚上熬夜刷手机的习惯改掉了。不看电视、不带手机进卧室,每晚10点前就睡。这个习惯她说是最难的,但改变效果也最明显。

以前早上醒来总是觉得累,现在醒来精神多了。深度睡眠对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有明显作用,这在很多睡眠研究中都有数据支撑。

一项研究发现,睡眠质量越差,收缩压升高的风险翻倍。长期熬夜、浅睡不光是伤肝,更是直接推高血压。

她说,自己以前从没想过血压这种事和睡觉能有关系,只是觉得人老了睡得差是正常的。其实不是。睡得不好只是身体在抗议,只不过太多人体会不到这个抗议的深度。睡觉,是所有健康基础里的地基。地基不稳,别的都白搭。

但她的真正变化,不是血压数值本身,而是她开始理解,身体的很多表现不是孤立的。高血压并不只是血管出了问题,而是整个身体节律错位的结果。

这种错位来自于几十年里不断积累的饮食、作息、心理状态、身体活动等微调不当。这种角度并不常见,但却非常实用。

有种观点很流行,说压力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信了这套,觉得工作太累、情绪波动才是罪魁祸首。

但回头看数据,压力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而是压力导致生活习惯变坏。你压力大,你就晚睡,你就暴饮暴食,你就懒得动。

真正推高血压的,不是压力,而是你对压力的反应方式。她没有减少生活压力,但她改了自己的反应方式——她开始规律生活,主动管理身体的基本节律。这个思路,才是关键。

那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一个人做到了所有习惯调整,血压却依旧不降?

答案是,有可能。这类人通常存在一种被忽视的生理现象:慢性低级炎症。这种炎症不会有明显症状,但它持续存在,悄悄让血管壁僵硬、内皮受损。血压就是在这种不被察觉的炎症状态下一点点升高的。这种情况,即使饮食运动都做得对,血压依旧很难下降,除非把这个炎症压下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降低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成都一54岁大姐,血压从175降到125,医生:她的4个习惯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