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天刚亮”,更不是“临睡前”!6个误区,别再犯了

小李是个上班族,平时久坐不动,担心自己长胖。这天晚上临睡前,他突然想起白天吃了不少高热量食物,为消耗多余热量,决定做一组高强度健身操。

他跟着视频卖力跳动,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运动完,他满心期待能睡个好觉,还可能瘦一点。可躺到床上,他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心脏“砰砰”直跳,像要跳出嗓子眼,身体也燥热难安。

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半夜还频繁惊醒,第二天上班无精打采。原来,睡前激烈运动会让大脑和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如此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小李的经历提醒我们,睡前别做激烈运动,想要健康,还是得选对运动时间和方式。

01

最佳运动时间

并非“天刚亮”或“临睡前”

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氧气含量相对较少,且气温较低,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此外,光线不足还可能增加意外受伤的风险。

睡前运动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使人难以入睡。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间,如果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建议避免在睡前1-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推荐的运动时间段:

早上9:30-10:30:此时人体精力充沛,进行锻炼有利于神经兴奋、振奋精神,促进人体机能的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对保持一天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有一定好处。

傍晚(如17:00-19:00):此时身体和环境处于适宜运动的时段,有助于缓解一天的疲劳,促进睡眠。对于上班族来说,下班后进行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2

跟着做!这5种“最佳运动”,

好处多多

1. 快走

快走能提升心肺功能,让心脏和肺部更高效工作,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消耗热量,助力控制体重;同时活动关节,增加滑液分泌,改善关节灵活性,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预防关节问题。

2. 游泳

好处:作为全身性运动,可锻炼多部位肌肉,塑造匀称身材;水的浮力减轻关节压力,关节疾病或体重较大人群也能参与;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心脏泵血和肺部通气能力。

3. 瑜伽

好处:拉伸肌肉韧带,增强身体柔韧性;通过呼吸和冥想,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焦虑;还能纠正不良体态,让人更挺拔自信。

4. 俯卧撑

好处:主要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等上肢肌肉,增强上肢力量和耐力,对体力劳动者和运动爱好者很有帮助。

5. 慢跑

好处:强化心肺,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03

锻炼运动的6个误区,

别再犯了

误区 1: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锻炼效果就越显著,于是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然而,身体需要适应过程,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可能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损伤、心脏负担过重等问题。

一般来说,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稍感气喘为宜

误区 2: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运动时间过长会使身体过度疲劳,不仅影响运动表现,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受伤风险

建议根据运动类型和个人目标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同时,要注意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连续高强度运动。

误区 3:只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只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锻炼不均衡。建议制定多样化的运动计划,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种运动方式。

误区 4: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拉伸

运动前不热身,身体各器官和肌肉还没有适应运动状态,直接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引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损伤。而运动后不拉伸,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积累会导致肌肉僵硬、酸痛,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建议运动前进行 5 - 10 分钟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 10 - 15 分钟的拉伸放松

误区 5:生病了还坚持运动

生病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免疫系统正在与病菌作斗争,此时运动不仅无法增强免疫力,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使病情加重,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建议生病时应以休息为主,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恢复运动

误区 6:运动后大量喝水或吃东西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增加肠胃和心脏的负担,还可能导致水中毒。另外,运动后马上大量吃东西,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问题。

建议运动后应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每次饮用 100 - 200 毫升,间隔 15 - 20 分钟。运动后 30 分钟到 1 小时再进食,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香蕉、酸奶、全麦面包等,帮助身体恢复能量。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天刚亮”,更不是“临睡前”!6个误区,别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