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肺炎认知
肺炎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生发展是机体正气与外界病邪相互博弈的结果。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资深专家郑继红老中医,结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指出,中医对肺炎的解读注重 “整体观” 与 “辨证论治”,既关注病原体侵袭的 “标”,更重视机体失衡的 “本”。本文从病因病机、诊疗原则及预防体系三方面,系统呈现郑继红老中医的专业见解,为公众提供科学的防治思路。
二、肺炎的内外致病因素
(一)内在因素:机体防御屏障的薄弱环节
免疫失衡与体质亏虚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肺炎发生的内在根基。肺气虚则宣降失常,脾虚则痰湿内生,肾虚则摄纳无权,形成 “本虚” 体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缺陷人群因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临床需注重 “扶正固本” 以增强抵御能力。
基础疾病的协同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中医认为此类患者多存在 “痰、瘀、虚” 互结的病理状态,导致外邪易侵且难以清除,治疗需兼顾原发病调理与局部炎症控制。
(二)外部因素:病原体与环境的双重侵袭
多元化病原体的分类解析
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通过空气吸入、血行播散等途径侵袭肺部。郑继红老中医特别指出,滥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感染,需结合病原学检测精准用药;病毒性肺炎起病急、传播快,以肺间质炎症为主,需早期干预防止病情进展。
理化损伤与环境诱因
吸入胃内容物、粉尘、有害气体或长期吸烟,会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肺部清除能力。医源性因素如气管插管、免疫抑制剂使用,也会破坏黏膜屏障,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环境中的 PM2.5、厨房油烟等长期暴露,可诱发慢性炎症。
三、中医视角下的肺炎病机与诊疗原则
(一)核心病机:正虚邪侵,痰热瘀互结
肺炎属中医 “肺热病”“咳嗽” 范畴,核心病机为 “外邪袭肺,正虚失御”。风、寒、燥、热等外邪趁虚而入,与内生痰浊、瘀血互结,阻滞肺络,引发肺气壅塞。急性期以 “邪实” 为主,恢复期多 “本虚”,治疗需遵循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的原则。
(二)辨证论治:精准分型与个体化方案
急性期:清热涤痰,宣肺平喘
针对风寒袭肺证,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以桑菊饮或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壅肺证予苇茎汤合千金苇茎汤清热化痰逐瘀。临床常结合西医病原学检测,中西医协同快速控制症状。
恢复期:健脾益肺,补肾纳气
肺气虚者用玉屏风散加减;肺脾两虚者选六君子汤;肺肾阴虚者以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调理。配合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改善机体易感状态,减少复发。
四、郑继红老中医诊疗建议:中西医结合的精准方案
(一)诊断策略:双重评估明确病机关联
结合胸部 CT、痰培养、免疫功能检测等现代医学手段,精准识别病原体类型及感染程度;同时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明风寒、风热、痰湿、气虚等证型,制定 “西医辨病 + 中医辨证” 的双重诊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分层干预,标本兼顾
急性期以西医快速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为主,中医辅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期以中医调理体质、修复肺损伤为核心,西医定期评估肺功能、调整基础病用药。避免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实现 “快速起效” 与 “远期固本” 的有机结合。
五、预防要点:构建 “未病先防” 的三层防护体系
(一)增强基础免疫力,筑牢内在防线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推荐八段锦、腹式呼吸训练)。中医特色调理如冬季膏方滋补、夏季三伏贴敷,可改善肺脾肾三脏功能。重点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二)规避环境风险,减少外邪侵袭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保持室内通风,雾霾天佩戴 N95 口罩,粉尘作业者需严格防护。慢性病患者定期监测肺功能,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应评估菌群平衡与免疫状态。
(三)医疗操作防护与生活细节管理
接受手术或机械通气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舒畅。
六、中西医协同,守护肺部健康
肺炎的发生是机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郑继红老中医强调,公众需树立 “全周期健康管理” 理念:未病时注重体质调理与风险规避,已病时及时就医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坚持长期管理防止复发。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将持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助力公众拥抱健康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