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可以说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他汀药,很多有高血脂,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都在服用这个药物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也有一些人,本来是确需用药的人群,却总不愿意每天吃药,还老是担心长期服药会伤害自己的肝肾功能,于是就“发明”出了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用药方法。
这不,又有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问:“有冠心病,以上让长期吃阿托伐他汀,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能不能吃3个月,停3个月,让身体恢复一下再吃?”
对于长期用药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又担心,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吃3个月,停3个月的用药方式,也是强烈不推荐的,因为这样做并不会带来用药安全性的提升,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管是降压药,还是他汀类药物,这些慢病控制的药物,其不良反应风险时有一定概率的,如果我们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了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例如吃他汀出现了转氨酶升高超出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的情况,及时停药是很有必要的措施。但如果认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那就属于认知上的一种误区了。
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与用药者的个人体质,对药物的敏感度,以及所选择的药物类型,用药剂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有的人吃了他汀就肌肉痛,即使是最低剂量的他汀也不行,而有的人则可能服用高剂量的他汀,仍然没有任何感觉,肌酸激酶水平也完全正常,这种问题的发生与否,其实取决于个体差异,而非服药时间的长短。
再比如有些本身处于糖前期的朋友,服用阿托伐他汀一段时间后,发现血糖进一步升高了,甚至达到了新发糖尿病的标准,但对于本身血糖代谢正常的用药者来说,可能服用的时间更长,血糖也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升高,这种情况就属于高风险人群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种情况,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服用同样的药物,到了高龄阶段身体出现不耐受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往往也不是“长期吃药吃出来的”,而是与身体肝肾功能的衰弱以及对药物吸收代谢能力的下降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减量服用,更换用药方案,或者停药都是有可能的,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评估确认。
因此,对于阿托伐他汀这个药物来说,我们如果本身长期服用过程中,用药安全性良好,没有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就没有必要采用吃3个月,停3个月的用药方式,这样的用药方式不但不会提升用药安全性,还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首先是停药血脂反弹,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我们吃他汀,当然是为了加强血脂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不管是阿托伐他汀,还是其他的他汀,其降脂作用都是在药物在人体内存留时间内才有效,如果停用药物,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也会消失,长时间停药带来的比如是血脂的再次失控,升高的血脂也会再度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甚至在停药期间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其次,他汀类药物吃吃停停,带来的血脂水平高高低低的波动,对于血管内皮健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调整,血脂上下波动,会加剧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加大动脉斑块进一步进展的风险,这种波动对动脉硬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比长期停药还要大,同样的心血管风险也会因此而升高,原来吃药带来的获益作用,也会因为迟迟停停而大打折扣。
此外,这样吃吃停停的用药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朋友来说,很难准确的记住用药的时间和停药时间,也会造成药物使用的混乱,可能会在3个月后忘了吃药,或者是再次启动他汀药物治疗时用错了剂量,这些问题,同样会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和用药不良反应风险,也真的没有必要。
因此,阿托伐他汀吃3个月,停3个月的用药方式,不会提升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还有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去施行的用药方式。
可能看到这里有朋友会说,照你这么说,这个他汀吃上就不能停了?如果是本身就是确需用药,而长期服用他汀期间,又能够完全耐受的朋友,长期坚持服用他汀,其带来的心血管风险预防获益,是非常明确的,也值得长期坚持用药。
而如果是服用他汀期间,出现了不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如手术需要或短期使用有合用禁忌的其他药物),需要停药的情况,他汀类药物该停药,也要及时停用,因此,我们谈论吃吃停停的风险,并不是强调他汀不能停用,而是强调慢病控制用药长期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继续吃还是停用药物,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评估用药的风险和获益后再做决定。
对于本身就有高风险的人群,例如肝肾功能已经出现失代偿的情况,血糖本身就已经有升高的情况,高龄的老年人等,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该更注意做好肝功能,肌肉痛,血糖升高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结合情况,合理的选择用药类型和他汀的用药剂量,尽量减少药物产生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也要注意合用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尽量避免合用可影响药效和用药安全性的相关药物。 #合理用药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合理使用阿托伐他汀,正确认识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评估,停药时机的把握选择,能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