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三步走,读懂最难的古诗鉴赏!

原创:语文匠正高级团队 来源:语文匠

古诗鉴赏分值不高,难度不低,历来都是学霸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如何读懂一首古诗词,学会利用必备知识进行“浅译”当然有必要,不过在此之前,更强调“三步走,寻找突破口”!

第一步,利用标题、作者、注释,寻找突破口。

★标题可以确定题材,作者可以勾起联想,注释可以降低阅读难度

第二步,利用选择题的选项和主观题的题干,寻找突破口。

★选择题4个才错1个,而且这1个选项里面,最多也错一半而已,不会整句都错。整个选择题的4句话,90%以上的都是正确文字,何不利用起来?我们挑选一些表述更接近套话的,多个选项指向同一方向的,上下文中能“自圆其说”的句子来配合我们理解古诗词原文,这是清北学霸们都会做的事。

第三步,利用古诗词本身的表情达意的较为浅显的关键句,寻找突破口。

★比如包含心情和态度、价值观的句子,或者尾联的句子,尤为重要。

以下用一些例子来展示一下。

第一步:举例,从下面的标题、作者中,你能获得多少信息?

这么多的举例,一定让你感触很深,

平时你一定是没有注意到标题和作者的作用吧。

古风(其十)

(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解析)假如诗歌读得不是很懂,那么关注注释。可以想象,李白歌颂古人,依然是歌颂自己。所谓赞扬鲁仲连,完全是为了烘托自己的形象。注释中的鲁仲连的形象,都是铺垫。注释降低了读诗歌的难度,甚至隐隐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从选择题的选项中提取有用信息。

《渡江》

[明] 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几问津” 说明诗人多次来到扬子江头,“风波如旧” 表明江上风波依旧险恶,暗示诗人人生道路的坎坷。

B.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忙于我”“冷笑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渡江时的忙碌与孤独,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C. 颈联中 “孤枕”“乡国梦”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敝裘”“帝京尘” 则体现了诗人客居京城的落魄与疲惫。

D. 尾联写诗人的交游星散,只能与沙鸥相对,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之情推向了高潮。

A 选项:提到首联扣题,“几问津” 和 “风波如旧” 的分析,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开篇点明地点和环境,“风波如旧” 还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这为理解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历经波折的情感基调。

B 选项:指出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忙于我”“冷笑人” 的分析让我们明白诗人赋予了白日和青山以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某种情绪,结合选项中 “忙碌与孤独” 的提示,能让我们更深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即可能因奔波而感觉白日都比自己悠闲,因孤独而觉得青山都在冷笑自己,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C 选项:对颈联 “孤枕”“乡国梦”“敝裘”“帝京尘” 的解读,直接点明了思乡之情以及客居京城的落魄与疲惫,这为我们理解诗人的处境和内心世界提供了关键信息,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D 选项:关于尾联以景结情,将孤独与凄凉之情推向高潮的分析,让我们明确了诗歌结尾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指向,知道诗人通过交游星散、与沙鸥相对的景象来抒发孤独凄凉之感,这对于理解整首诗的情感收束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这道选择题各个选项的分析,可以获取很多关于诗歌的背景、手法、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渡江》诗。

最后,第三步:从诗歌里浅显的关键句中提炼中心思想的关键方向。

示例一:《秋夕有感》(诗歌略)

关键句:“身如飘絮远,梦绕故园南”

分析:这句诗直白地表达出诗人漂泊在外的状态,将自己比作飘絮,突出漂泊无依之感,而“梦绕故园南”则表明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示例二:《别友》(诗歌略)

关键句:“他年若得青云路,此际难忘旧侣俦”

分析:此句直接表明诗人即使未来有了好的发展,也不会忘记此刻分别的友人,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示例三:《山居闲吟》(诗歌略)

关键句:“身安知世味,心淡远尘嚣”

分析:这一句直接传达出诗人的心境和价值观,表明诗人因内心安定而知晓生活的滋味,因心境淡泊而远离尘世喧嚣。

语文匠精心设计30则古诗鉴赏小纸条,筚路蓝缕,首开先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三步走,读懂最难的古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