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警惕!老年人膝关节炎别轻视,及时治疗很关键

在扬州,老人们常爱聚在古运河边、公园里谈天说地、悠闲漫步。然而,不少老人却因膝关节问题,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自在活动,自己连正常行走都困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中,膝关节炎发病率超 50%,扬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且超 70% 的患者因 “年龄大风险高” 等观念延误了治疗。

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尤为多发。它就像个 “隐形杀手”,初期症状可能很隐匿,却会逐渐侵蚀膝关节健康。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这往往是最早出现的信号,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或久坐后起身时,膝关节会传来隐隐作痛,休息后稍有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愈发频繁和剧烈,甚至在夜间也会疼醒;肿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膝关节周围会出现明显的水肿,活动后更为显著,有时还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关节活动受限也不容忽视,原本灵活的膝关节变得僵硬,弯曲、伸直都不顺畅,下蹲、起立困难,严重影响日常行动,如穿衣、洗澡、上下楼梯等基本生活事项都难以完成。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在活动膝关节时听到 “咔咔” 的弹响声,这是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导致的。长期患病,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因缺乏有效锻炼,还会逐渐萎缩,进一步降低关节的稳定性。

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身体有点毛病很正常,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害怕手术风险,不愿接受治疗。但长期忽视膝关节炎的疼痛,危害极大。一方面,病情会持续恶化,软骨不断磨损,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引发关节畸形,如常见的 “O 型腿”“X 型腿”,严重时甚至会丧失行走能力,只能依靠轮椅代步;另一方面,长期疼痛还会引发一系列全身并发症。疼痛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老人长期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变差,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威胁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实,年龄大并非治疗的阻碍。扬州华东慧康医院骨科主任强调:“即便 90 岁以上的患者,经过科学评估,也能安全接受治疗。” 针对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推出了先进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有着诸多优势。手术采用精准微创技术,切口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更令人惊喜的是,能做到当天手术,当天下地行走,术后 1 小时 50 分钟,患者就能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活动。这得益于医院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术后康复体系。同时,医院实行全程多模式镇痛管理,将疼痛评分控制在较低水平(≤3 分,满分 10 分),不影响患者进食与睡眠。在 “无陪护” 服务方面,术后 3 小时患者即可进行站立训练,48 小时内就能实现自主如厕、洗漱,全程有专业康复师悉心指导,家属无需请假陪护,极大减轻了家属负担。从术前评估开始,康复团队就介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贯穿手术及术后恢复全过程,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以下高危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一是疼痛分级预警:早期上下楼梯疼痛,中期平地行走疼痛,晚期出现静息痛并伴有关节畸形;二是属于高危人群,如肥胖者(BMI 每增加 1,患病风险增加 15%)、本身有关节畸形(O 型腿或 X 型腿)、长期久坐或有运动损伤史的人群。对于膝关节炎,早期干预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老人要注意控制体重(BMI 保持在 24 以下),避免爬山、爬楼等高负荷运动,减少膝关节磨损。若不幸患病接受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康复也有讲究:术后 1 周以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锻炼腿部肌肉力量;术后 1 个月可逐步恢复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警惕!老年人膝关节炎别轻视,及时治疗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