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党员干部当以实干担当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村支书朱仁斌带领村民将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示范点,这一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党员干部如何通过实干担当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2011年,朱仁斌上任时,村集体负债1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8万元。面对这一困境,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深入每家每户,聆听村民的抱怨,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并记录下大家最迫切的需求。随后,他亲自带头清理河道、修建道路,并创新引入“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短短几年间,鲁家村蜕变为国家4A级景区,村民年收入翻了三倍。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党员干部将“为民服务”的初心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群众需要的不是华丽的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朱仁斌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是“沉下去”倾听民意。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好办法的,只有像朱仁斌一样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例如,他注意到村民对环境卫生的抱怨后,立即组织党员带头清理垃圾,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其次,是“带头干”破解难题。面对资金短缺,朱仁斌抵押自家房产贷款,并说服企业垫资建设基础设施,这种“豁得出去”的担当,比任何动员都更有说服力。最后,是“谋长远”激发活力。他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田园综合体”,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让村民成为产业链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远见卓识。

在当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党员干部发扬这种“钉钉子”精神。在江苏徐州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30年如一日地带领村民发展香包产业,让传统文化成为“致富密码”;在贵州毕节,驻村干部杨波扎根海雀村11年,帮助苗族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这些案例无一不证明,只要党员干部把身心投入到一线,把责任扛在肩上,群众自然会跟随并共同努力。反之,如果只是“喊口号”“摆盆景”,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

新时代的党群关系,不是简单的“给”与“拿”,而是需要通过党员干部的实干去维系和升华。朱仁斌们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们用汗水浇灌信任,用实绩消除隔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铭记:群众心中有杆秤,你付出多少真心,就能收获多少拥护。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考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党员干部当以实干担当架起党群“连心桥